摘要:中國歷史文化悠久,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而這還不包括元、清移居中原的蒙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現如今人們認爲以“殺”爲姓,戾氣太重,我們的生活中也難以再見到這個姓氏的人。

圖騰是人類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產生的基礎是原始部落對大自然的崇拜。而“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意爲“它的親屬”、“它的標記”,也就是說在原始人的信仰之中,認爲本氏族人與某種特定的物種有着很深的關係。
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那時人類社會還處在母族社會,孩子出生後,父親就走開了,母親獨自將孩子撫養長大,因此古人也就只知道母親,並不知道父親,所以“姓”是“女”和“生”的組成,並且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
出土的西周銅器銘文中,可以明確考證的姓氏有姜、姚、姒、姬、媧、婢、妊、妃等不到三十個,其中大多數姓氏是與“女”字有關。最初姓與氏也是不一樣,但隨着歷史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父系社會,秦漢後,姓氏併合而爲一了。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而這還不包括元、清移居中原的蒙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而中國最罕見的3個姓氏,男女無論取什麼名都不好聽,不信你試試。
其一:“死”姓
該姓氏源於鮮卑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爲氏,隋唐時期鮮卑族逐漸融入了漢族,已經漢化,之後死姓人覺得此姓氏不雅,於是便改姓爲“思”、“肆”、“亖”等,雖然讀音依然爲“si”,但相對“死”姓來說要雅觀不少,不至於在介紹自己時說:“我姓死,死亡的死。”
現如今依然還有“死”姓人,大約千人左右,分佈在河南省的洛陽市、開封市等地區。
其二:“鬼”姓
“鬼”的古音是“wěi”,得姓始祖是鬼臾區,鬼臾區是黃帝的臣子,傳說上古醫家,曾輔佐黃帝發明五行。《史記·孝武本紀》記載:“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
在歷史上也有幾位“鬼”姓名人,據《戰國策·趙策三》記載:“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 。以爲惡,醢鬼侯 。”鬼力赤是蒙古汗國的第21任蒙古大汗,永樂六年(1408年),鬼力赤被知院阿魯臺殺害了。
現今“鬼”姓已經是我國最罕見的姓氏之一,由於無論取什麼樣的名都不好聽,所以後人也都紛紛改名換姓。
其三:“殺”姓
該姓氏源自戰國時期韓國諸侯國設立的官職——殺奚,後人便以官名爲姓,《秋官》解釋: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在古時“殺”字便有奪人或動物之命的意思,該官職很可能便是負責處置奴隸。
現如今人們認爲以“殺”爲姓,戾氣太重,我們的生活中也難以再見到這個姓氏的人。而在影視劇中爲“殺”姓者,通常都是反派,如《花千骨》中的殺阡陌,便是一位殺伐很重、與正派爲敵的魔頭。
中國最稀缺的3個姓氏,男女無論取什麼名都不好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