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近東兩會建言新基建:打破信息、場景壁壘,共建智慧社區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諸多智慧社區建設中的諸多問題逐漸浮現:由於智慧社區發展在我國大中小城市尚處於起步階段,覆蓋範圍小、基礎設施智慧化能力不足,社區管理數字化程度低,影響了管理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兩會建議中如此看待“智慧社區”的建設。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蘇寧集團瞭解到,張近東此次準備了與“新基建”、“智慧社區”相關的建議參會。

他希望通過政企合作降本增效,建立統一標準和平臺,將社區建設成爲政務高效、服務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環境宜居的社區生活新業態,同時加速完善智慧生活配套服務,打造真正的互聯生活。

在張近東看來,目前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在宏觀層面存在區域性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智慧社區在經濟發展優勢明顯的沿海地區發展相對較快,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於受到建設成本和消費水平限制,智慧社區建設相對落後。

在微觀層面,由於智慧社區生態系統參與方衆多,導致相關產品與技術標準不統一,缺乏統一的集成平臺,繼而形成一個個孤立、分散的“信息孤島”,難以形成立體化智慧社區服務能力和全套互聯生活解決方案。

張近東建議,在城市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智慧社區要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在政務服務、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引導地產、物業、醫療、商業服務等相關產業創新模式,打造以社區爲中心的配套服務生活圈,如社區養老、社區醫療、智慧教育、社區政務、社區購物、社區物流等,讓社區居民享受到智慧生活服務的便利,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

“將智慧社區管理,納入社會服務體系,與政務服務、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服務相連接。”張近東表示,智慧社區的建設和推進也是數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排頭兵。

張近東透露,事實上,今年疫情期間,針對防控需求,已有不少互聯網企業嘗試並率先開放社區管理平臺系統,進行社區出入人員的監測,高效推動政府與智慧社區的協同管理和發展。

據調研顯示,儘管在互聯網、移動通訊、AI、大數據等技術支撐下,智慧社區技術水平已有快速發展,但多主體下的產品開發,仍然難以實現標準統一,互相兼容。

對此,張近東認爲,統一智慧社區建設標準、真正實現降本增效,政企合作是關鍵。他建議政府以市一級或者區一級爲單位,牽頭建立統一的底層標準,並將社區大數據、政務管理、社區安防、治安管理、配套服務等內容整合到統一的平臺上,將數據採集、儲存、分析聯動起來,杜絕信息孤島,提升效率,進而將智能化、數字化、便捷化的服務真正融入社區百姓的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智慧社區還需要落實到產業間的融合發展,打通生活、娛樂、消費等智慧社區相關場景的壁壘。”張近東說,智慧社區應圍繞消費者的居住所在地,建立覆蓋全場景全業態的“一小時生活圈”,面對用戶需求的變化,即時提供新鮮、便利、多樣、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

張近東表示,在未來智慧社區的建設過程中,政企應通力合作,將用戶觸點的核心結合起來,運用AI、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來驅動服務、用戶和場景的高效匹配,不斷完善社區管理的智慧內核。同時,智慧社區的建立,也將更有力地推動智慧城市的全面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