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騰訊科技島、南方科技大學校園二期項目傳來新進展,大量效果圖曝光,驚豔!

  騰訊科技島2個設計方案曝光

  繼荷蘭MVRDV建築設計事務所公佈了騰訊前海科技島設計方案後,美國JERDE建築事務所近日又公佈了其參賽的設計方案,將整個騰訊家族緊密整合成一個統一社區。

  不過,此方案爲JERDE參與競賽的方案,都並非騰訊最終確定的設計方案,最終實施方案以騰訊園區最終公佈爲準。

  美國JERDE建築事務所設計方案

  騰訊波浪園區基地位於廣州,澳門和香港之間的黃金海濱地區,坐落於城市和水域的重要交匯處。

  坐擁社交,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豐富機會資源,引領智能城市設計的新領域。無論從當地機場,商業樞紐和活動場所都能便捷達到,使得這個新型科技園區能夠無縫融入城市的變革發展。

  由於該園區在大鏟灣的狹長線形基地,它將被戰略性地編織進城市網絡——通過地鐵線、高速路,規劃路,地下道和橋樑將基地與城市中心和周邊區域連接。

  作爲深圳新前海區的一部分,騰訊波浪園區將被展望作爲創新經濟引擎和高科技園區。現有相鄰和規劃的道路系統以及一系列蔥鬱繁茂的景觀和公共空間將把基地和前海區域其餘部分統一起來。

  這段綠意盎然的地帶將作爲濱海景觀的填補,同時對行人來說更友好,自然,安全,增添了一道景觀魅力。一個有趣味的視覺景觀就好像綠色公共空間的一段獨特舞譜,從周邊社區蔓延出來,同時點綴了迷人的建築標誌。

  騰訊波浪園區將成爲“新浪潮”喻義和未來的舞臺,運用科技和可持續創新改善人們生活增強體驗 。該園區的目標是將整個騰訊家族緊密整合成一個統一社區。

  起伏的綠臺作爲項目所有區域的中心焦點——一個歡迎遊客和當地居民漫遊和享受室外活動的有魅力的公園。當地蔬菜和本地植被貫穿於基地繁榮生長,遍佈於豐富起伏的地形,綠色屋頂和牆面,巧妙地融入公共空間和建築中。

  對於大鏟灣已建景觀來說,佔地超過一百萬平方米的該基地將成爲很大一部分的補充,它將分爲兩期開發建設。南端的創意辦公區域;東面的商業、娛樂和社區用途;初創辦公樓和住宅塔樓將在西面和北面形成一道獨特的天際線。園區主要分爲五大特色區域:創造、生活、學習、互動和工作。

  多箇中轉節點通過起伏的波浪公園和基地連接,更加強了可達性和舒適性。其他在自行車道,行人道或碼頭邊穿梭遊玩的人,也可自由進入探索騰訊的創新文化。

  作爲一股全球化的催化力量,通過共享一個激勵所有人“抓住浪潮”的場所,向一個互聯社區、智能綠色生活和人才培養及文化建設的時代大步邁進。

  *此方案爲JERDE參與競賽的方案,最終實施方案以騰訊園區最終公佈爲準。

  荷蘭MVRDV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方案

  MVRDV的方案和研究展示了這個科技園區的形成過程:各種功能被整合到一個仿若連綿起伏山脈的智能城區,同時圍繞基地創造一個濱水公園。

  圖/Image: © MVRDV

  MVRDV爲騰訊園區設計的方案包含一項複雜的研究,最終圓滿呈現了一個連綿起伏像山脈一樣的智慧園區

  中國科技巨頭騰訊爲了適應業務的飛速發展,在位於深圳的總部——騰訊海濱大廈剛竣工時,就立刻着手計劃在深圳前海灣建立新的總部。但騰訊下一代總部的規模達到另一個層次: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爲200萬平方米,可容納8-10萬名員工。

  圖/Image: © MVRDV

  騰訊新總部計劃總建築面積爲200萬平方米,可容納8-10萬名員工。

  騰訊的新總部不僅擁有更大的體量,同時在技術層面上也充滿了宏偉的願景。騰訊的經營理念是將科技帶來的“用戶價值”及其爲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放在首位,在這種價值觀下,騰訊希望新的園區能成爲智慧城區的典範,向人們展示最新科技改變城市的潛力。

  騰訊園區被設想爲一個由100多座建築組成的網格狀園區,屋頂是起伏的光伏板

  MVRDV的一系列研究在競賽中圓滿呈現,騰訊園區被設想爲一個由100多座建築組成的網格狀園區。屋頂起伏的光伏板以及多座將建築連接在一起的橋樑,構成一個讓人聯想到綿延山脈的連續表面。在建築底部,濱水公園沿着場地的東側蜿蜒盤旋,匯入前海灣。濱水公園將鄰近建築的低層擴展成被綠色渲染的梯田式露臺。

  在建築底部,濱水公園沿着場地的東側蜿蜒盤旋,匯入前海灣。

  整座公園內遍佈該區域的公共建築,包括一所學校、一所幼兒園、一個體育中心和一個數據中心等。公園的南端有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一座彷彿山腳下石塊的會議中心。該會議中心位於前海灣的入口處,它將成爲彰顯騰訊國際影響力的標誌。

  公園的南端有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一座彷彿山腳下石塊的會議中心。

  在辦公區中心地帶的一個十字路口,坐落着園區的“心臟”——信息廣場,由鄰近的四座建築各開闢一角組成。從入住率到碳排放量,這個圓形的空間向人們展示了騰訊園區日常運作的各種相關數據。“智慧城市”介入的另一個重點是園區的交通策略:在園區的東面,高速公路可直達四個地下停車場,地上交通網絡則留給無人駕駛汽車和循環班車,保證員工和居民出行的便利性。此外,通往市中心的地鐵和公交線路沿場地的東西兩側運行,將騰訊園區與深圳其他區域連接起來。

  整座公園內遍佈該區域的公共建築,包括一所學校、一所幼兒園、一個體育中心和一個數據中心等。

  “我們希望我們爲騰訊所做的研究和設計,能夠向人們證明智慧城市也將是一個綠色城市。” MVRDV聯合創始人Winy Maas表示:“園區中心的未來主義數據中心,加上無處不在的智慧城市元素,騰訊員工會覺得自己被科技包圍了,但他們也被自然包圍着。員工可以在很短的步行距離內到達斗折蛇行的公園,綠色的階梯狀露臺環繞着他們。”

  設計團隊設計了28種不同的外輪廓方案,並將它們排列成一個 “譜系”。

  在騰訊園區的設計過程中,爲了獲得現代科技園區的最優方案,MVRDV進行了一個複雜的研究。設計團隊設計了28種不同的外輪廓方案,並將它們排列成一個 “譜系”,當設計團隊爲初始方案添加更多關鍵品質時,這個“譜系”進化出多個分支。

  “所有的研究都按邏輯彙編成腳本,這將爲設計和維護未來的智慧城市提供一種新的方式,”Winy Maas補充道:“最終提交的競賽作品綜合反映了在這個反覆打磨的設計過程中MVRDV收穫的一切,一個多樣化、靈活、綠色、動態、開放、適應性強,最重要的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科技園區。”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二期效果圖曝光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校園二期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大量效果圖曝光。

  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建的一所高起點、高定位的公辦創新型大學。

  校園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如何更進一步的推進南科大在深圳這座創新城市中,成爲對接國際前沿的學院節點,在環境上形成獨特的人文場所,是工作室設計的立足點。

  南科大北依羊台山,東鄰長嶺陂水庫,西側爲深圳大學新校區。項目基地地處山谷,自然環境優美僻靜,方案力圖將建築設計和山地景觀相結合,形成建築和景觀相互交融的一個整體。項目主要分爲A地塊和C地塊。

  A地塊-南科大中心

  南科大中心功能涵蓋餐廳、圖書館及綜合服務樓。我們設計了一個有百葉遮蓋的環狀系統,將不同功能的建築體塊有效率的統一在內,綠色步行長廊穿插縫合,創造出生動的公共空間,人性化的微氣候,將南科大中心與校園內其他獨棟的建築形成對比。師生在各功能樓之間方便到達,充分享受室內外的活動,不受惡劣天氣的干擾。

  C地塊-學術交流中心、人文學院

  基地地跨山谷,校園的人文景觀軸呈東西方向穿越基地。依據山勢,我們將建築設置在基地的南北兩側,在基地中部的低窪處設計了一系列溼地景觀與校園人文軸線相呼應。建築整體形態方面呈小體量羣落狀佈局,順應山勢,空間和造型上都力圖傳承嶺南傳統園林的精髓,以現代的手法詮釋嶺南地域文化的內涵。

  學術交流中心:建築坐北朝南,呈合院式佈局在整體形態上呼應了嶺南傳統建築的氣質。灰磚裝飾的立面,坡屋頂和挑檐是對嶺南傳統建築元素的呈現,同時,充滿韻律感的立面設計,是對傳統元素進行的一次現代的演繹。

  人文學院:三個體量順應山勢呈一字排開,通過廊道聯繫。形態上,建築的大屋檐和屋檐圍合出的庭院體現了寧靜的學術氛圍,和嶺南建築中建築與庭院相互交融的特質。建築內部都擁有一個獨立的內庭院,學科的辦公室和教室向外享有溼地和山體景觀,向內擁有寧靜的庭院景觀。

  房掌櫃綜合整理自咚咚找房、環球建築、© MVRDV、法國AS建築工作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