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館·典藏中國】中引用了名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它出自《周易》,梁啓超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以這句話激勵清華學子,而後,成爲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梁啓超一生的寫照,【國館·典藏中國】引用這句話,讓人去了解《周易》的哲思意蘊,帶大家走進梁啓超先生自強不息的人生經歷。

大家好,我們的大龍貓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國館酒引用古籍名言的意義不在於引用本身,旨在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它融入我們的呼吸之中,成爲中國人的驕傲。
【國館·典藏中國】中引用了名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它出自《周易》,梁啓超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以這句話激勵清華學子,而後,成爲清華大學的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與孔子的淵源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周易》,但它跟孔子也有一段淵源。它來自孔子爲《周易》做解釋的《象傳》中。
孔子到了晚年,對《周易》特別感興趣,覺得這裏面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認爲“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所以特別的爲它做了解釋,方便後人讀懂這本神祕的書籍。
清華校訓
1914年,梁啓超到清華大學給學生作《論君子》的演講。在演講中就用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他用這個經典名句來激勵清華學子,希望他們像天一樣自強不息,像地一樣厚德載物,擁有奮發圖強、勇往直前的品格和嚴以律己、無私奉獻的胸懷。他這樣激勵清華學子,而自己一生也是這樣踐行。
少年天才梁啓超
從小他就顯露出過人的天資,8歲能文,9歲能綴千言,17歲即中舉人。勤奮好學、博覽羣書,青少年時期熱心學習與接收西方文化。
政治上——一波三折
1890年,17歲的梁啓超認識了康有爲,被康有爲變法圖存的思想深深的吸引,拋棄了昔日的仕途追求,跟着康有爲走上了一條坎坷崎嶇的救亡圖存之路。
梁啓超在維新變法之後政治傾向一直搖擺不定,始終沒有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政治上的失意,使梁啓超一心一意投入教育、學術研究領域。
學術上——百科全書
44歲的梁啓超結束了他的從政生涯,轉攻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並沒有因政治的失意而灰心喪志,恰應了《周易》中這句“自強不息”。
學術研究上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其中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被稱爲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他的一生,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平均每年寫作約39萬字。
我們現在常用的“中華民族”這個詞,就是他原創首發的。另外,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如“經濟”、“組織”、“幹部”這些詞,全部都是他發明的。
他一生致力於中國社會的改造,爲了民族強盛和國家繁榮,四處奔走,每一次都險象環生。
儘管在政治上始終沒能選上一條光明之道,但他始終秉持着一顆救亡圖存之心,在文化領域大放異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梁啓超一生的寫照,【國館·典藏中國】引用這句話,讓人去了解《周易》的哲思意蘊,帶大家走進梁啓超先生自強不息的人生經歷。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