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馬般的愛情,最讓人羨慕,從小相識相知,生活環境相同,思想觀念相差無幾,更容易理解彼此的優缺點。李白的詩句“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描繪出一對令人羨慕的情侶。從某方面來說,即使青梅竹馬最後沒有走到一起,這段純潔無瑕的愛情,也會成爲人生中美好回憶。

世人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但現實卻告訴我們,這只是一種奢望。尤其在古代,婚姻大事全憑父母做主,無論情侶多麼情投意合,只要父母不同意,基本上沒戲,除非鼓起勇氣私奔,但又與孝道衝突。對於愛而不得之痛,詩王白居易深有體會。白居易的初戀女友湘靈,長得眉清目秀,在白居易眼中,她比天上的仙女還要美。

白居易十九歲那年,與小他四歲的湘靈相戀,作爲青梅竹馬的玩伴,如今又成了戀人,感情火速升溫,彼此許下“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誓言。然而,這樁戀情被白居易的母親發現,以門不當戶不對的理由,阻止他們繼續交往,爲了讓白居易忘記湘靈,安排他到江南求學。

臨別之前,白居易說:“靈兒,你一定要等我,我絕不會辜負你。”湘靈含着眼淚回道:“樂天哥,我心裏只有你,哪怕海枯石爛,我都會等你。”然而,湘靈沒有等來情郎白居易爲她穿上婚紗,卻等來了他跟別人結婚的消息。原來,白居易是他大孝子,母親以死相逼,他無奈之下娶楊氏爲妻,辜負了等候他的湘靈。

湘靈沒有埋怨她的樂天哥,明白他有苦衷,她默默承受這一切,並選擇終生不嫁。白居易與湘靈愛情故事,讓人聽後深感惋惜,多麼合適的青梅竹馬,只因白母的門第觀念而夭折。唐代有位名叫晁採的才女,愛上了隔壁小夥,並談起戀愛,但她比湘靈幸運。有一天晚上,晁採思念成疾寫下一首詩,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秋日再寄》

枕簟生涼夜漏餘,夢中憂惚覺來初。

魂離不得空成病,面見無白浪寄詩。

窗外江村鐘響絕,枕邊梧葉雨聲疏。

此時最是思君處,腸斷寒猿定不知。

晁採出生於江南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在外地做官,母親因留戀故鄉,帶着她在鄉下居住。長大後的晁採,天資聰穎性情文雅,而且精通文墨,寫詩作賦不在話下。在母親的培養下,晁採成了遠近聞名的才女,加上她長相出衆,上門提親者絡繹不絕。母親不想女兒出嫁太早,拒絕了那些求親之人,晁採更不願意嫁人,因爲她喜歡青梅竹馬的文茂。

晁採和文茂年紀相仿,從小在一起長大,隨着年齡的增長,友誼昇華爲懵懂的愛情。雙方父母爲了避嫌,不再讓他們相見,擔心左鄰右舍說閒話。愛情的種子已經種下,豈能輕易斬斷,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日夜飽受相思之苦。於是,兩人經常寫詩送給對方,侍女小云負責傳遞書信。

小云覺得晁採與文茂郎才女貌,真心希望他們能喜結連理,所以竭盡全力幫助二人,並瞞着晁採的母親。一個深秋的夜晚,晁採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腦海裏都是文茂的身影,恨不得立馬與他相見,可惜封建禮教不允許她這麼做。起身坐在窗戶邊,給文茂寫了首詩,訴說相思之苦,詩名爲《秋日再寄》。

在古人眼中,秋天與相思、愁緒密不可分,對於晁採來說更是如此。戀人就在隔壁,卻無法相見,這種滋味難以忍受。之所以失眠,不是席子太涼的緣故,而是思念過度,回憶過去與文茂兩小無猜的點點滴滴。古人云: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醫。晁採如同患上相思病,“空”和“浪”二字,把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詩人通過對鐘聲、雨聲、梧桐葉的描寫,刻畫出內心的思念與愁苦,與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有異曲同工之妙。結尾的“此時最是思君處,腸斷寒猿定不知”,把對情郎的相思表達得淋漓盡致,讀起來令人肝腸寸斷。

寫完這首詩,晁採趕緊讓侍女小云,給住在隔壁的文茂送過去。此時文茂也沒有入睡,看到戀人的詩歌,眼淚差點奪眶而出,提筆回贈一首詩:“忽見西風起洞房,盧家何處鬱金香。文君未奔先成渴,顓頊初逢亦自傷。懷夢欲尋愁落葉,忘憂將種恐飛霜。唯應分付青天日,共聽牀頭更漏長。”

幾日後,晁採病倒了,母親請郎中爲她診治,卻不見好轉。侍女小云不忍心讓小姐繼續難受,就把晁採生病的原因告訴晁採的母親。得知女兒與文茂相愛,並因思念成疾,感嘆道:“才子佳人,本應成雙。古人多有斬斷兒女情思之母,但我一定要成全他們。”於是,她請媒人撮合,文茂的父母欣然同意這門親事,很快兩人拜堂成親。

晁採的一首詩,竟促成了她與文茂的婚事,成爲千古佳話。更難得的是,兩人婚後非常幸福,爲紀念那段苦戀的時光,還經常以詩歌傳情。幾年後,文茂進士及第,被任命爲淮南道福山縣尉,晁採跟隨丈夫一起過去,從此沒有分開過,親友用“並蒂蓮開,佳偶天成”稱讚他們的愛情。

參考文獻:《全唐詩.晁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