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幾天,一些澳大利亞媒體又開始造謠和抹黑,聲稱東方大國在世衛大會上支持一項應對新冠疫情的決議草案是“被逼”的,因爲這個決議草案就是要“調查自己”。澳方應該明白,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那些西方盟友沒有一個會冒着自身利益受損的危險出來爲澳大利亞兩肋插刀,倒是有國家會趁機插袋鼠兩刀。

  “精神勝利法”雖然能夠爽一時,但不能爽長久,而且勁兒一過會更難受。澳大利亞現在就應該能體會到這一點。

  最近幾天,一些澳大利亞媒體又開始造謠和抹黑,聲稱東方大國在世衛大會上支持一項應對新冠疫情的決議草案是“被逼”的,因爲這個決議草案就是要“調查自己”。

  不過,這份決議草案的全文已經在世衛組織官網上,主要內容是呼籲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團結起來,一道去抗擊疫情。草案裏甚至根本就沒有“調查”這個詞。

  在這份草案的最後一段倒是提到:經世衛組織成員商討後,可在最佳時機啓動一箇中立、獨立、全面的評估機制,針對國際社會在應對新冠疫情時產生的經驗和教訓進行評估。而這一說法實際上符合中方的立場。

  如果真是像澳媒所說的那樣,爲何極力將矛頭引向東方的美方沒有簽字?顯然這份草案並不符合美方的期待。西方在世衛大會上試圖對華髮難的計劃被證明破產。

  這對一些澳媒來說當然是個壞消息。澳大利亞方面在4月21日曾經與一些西方盟友串聯,結果除了美國,並未獲得什麼支持。而在世衛大會上,澳大利亞更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澳大利亞在品嚐挫敗,但一些澳媒卻嘴硬,這不是阿Q是什麼?澳方的這一系列騷操作,既可恨,又可憐,更可悲。澳方因爲不智的行爲而在10天內接連被教訓3次:

  1、由於澳大利亞個別企業的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檢驗檢疫問題,因此從5月12日開始,澳大利亞4家企業的肉類產品的對華出口被暫時禁止。

  2019年,我國牛肉進口量接近166萬噸,同比猛增近60%。很多國家都對這個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垂涎欲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近水樓臺先得月,在冷鮮牛肉出口方面賺得盆滿鉢滿。據統計,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牛肉出口量達到30萬噸。現在因爲堪培拉的敵意,澳大利亞肉類企業只能眼睜睜看着美國、巴西、阿根廷等競爭對手去搶奪最富有魅力的14億人口大市場。

  2、在5月18日,任性且固執的澳大利亞等來一個判決:對華出口的大麥被徵73.6%的反傾銷稅和6.9%的反補貼稅,期限5年。澳方表達了失望之情,但表示不會“報復”。問題是,澳大利亞有報復的資本嗎?

  澳方雖然嘴硬,聲稱要向WTO提起上訴,還會爲本國大麥開拓印度、印尼、中東等市場,來尋求替代。可連澳大利亞穀物種植者協會都不敢輕易相信堪培拉方面如此“樂觀”的表態。澳大利亞就這樣失去了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大麥出口市場,過去10多年的努力也付諸東流。

  3、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出口將面臨更嚴格的檢測標準。2019年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達6.65億噸,超過進口份額的60%。2020年前2個月,澳大利亞鐵礦石對華出口同比增加85萬噸,到了3月份,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增量的90%都要依靠對華貿易。

  5月20日,我方針對鐵礦石進口調整了檢驗監管方式。從2020年6月1日起,對鐵礦石逐批檢驗的方式將調整爲按企業申請實施,而且將實施嚴格的監督檢驗,譬如開展有毒有害元素含量監測等。

  世上沒有後悔藥。恐怕堪培拉方面也沒有想到大國的反制來的這麼快,這麼堅決,這麼有力。現在澳方只能自己捂在被窩裏體味痛苦。澳大利亞如果想止損,只有一條路可走——拿出足夠的誠意。包括:

  首先,澳方必須認識到,攛掇別國一起搞所謂的“疫情國際調查”完全不得人心。

  其次,必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澳方必須停止做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的事。

  第三,澳方必須相向而行,採取更多改善關係和深化互信的實際行動來化解自己凍上的“堅冰”。

  澳方應該明白,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那些西方盟友沒有一個會冒着自身利益受損的危險出來爲澳大利亞兩肋插刀,倒是有國家會趁機插袋鼠兩刀。如果澳方繼續執迷不悟,那麼結果只有一個:不打出袋鼠的屎來算袋鼠拉得乾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