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陰陽合同前,牛逼哄哄的馮小剛,也曾卑微過。

跟他同時代的電影人,陳凱歌出身世家,其父陳懷皚是新中國第一代電影人,張藝謀雖然成名較晚,但也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只有馮小剛是從文工團幹起的。

混北京文藝圈的,分爲兩大派,一派是大院子弟,一派是衚衕串子。

大院子弟有鄭曉龍、姜文、葉京、馬未都、王朔、王中軍、王中磊等,其中王朔是當之無愧的核心,要知道他當年編劇的《渴望》,那可是萬人空巷。

如此一來,衚衕串子馮小剛跟大院子弟在一起,難免有點自卑,不過自卑歸自卑,圈子還是要混的,而把馮小剛帶入京圈的人,是鄭曉龍。

馮小剛、王朔

在《甲方乙方》裏,王朔描寫了一個擅長吹捧奉承的“捧人專家”,原型就是生活中的馮小剛;

到了《玩的就是心跳》,王朔的揶揄更加惡毒,“和電視藝術中心的一個美工同名”“長得像越南犯罪分子”。

面對王朔的嘲諷,馮小剛心知肚明,但還是心照不宣地照單全收,甚至不介意在這些電影裏本色出演,沒辦法,這年頭出來混的,誰能不受點委屈。

話又說回來,雖然處處壓馮小剛一頭,但王朔是馮小剛的貴人,馮的早期作品都有着濃厚的王朔影子,兩人都喜歡在作品裏膈應人,這是後話。

02

混入京圈後,馮小剛最需要做的,當然是維護關係。

除了隔三差五請鄭曉龍喫飯外,馮小剛在剛認識王中軍、王中磊時,也給兄弟倆留下了喫飯主動買單的好印象。

1994年,馮小剛與王朔共同創立了好夢公司,但發展並不順利,電影不是被禁就是不過審,接連幾部作品都被打斷。

正以爲公司要倒閉時,《甲方乙方》意外爆紅,不僅開了內地影視賀歲片的先河,還以3600萬票房,解了好夢公司的燃眉之急。

王中磊、王中軍

上世紀90年代末,內地影視還一片蕭條,意識到市場荒漠後,王中軍抓緊進軍影視市場,他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馮小剛。

有了《北京人在紐約》《甲方乙方》等接連幾部賣座的作品,馮小剛在內地影視圈逐漸站穩了腳跟,再加上早年因爲馮小剛愛請客建立起來的革命友誼,三人後來關係好到穿同一條褲子。

搭上王中軍兩兄弟後,馮小剛的事業走上了快車道。1999年,華誼兄弟投資《沒完沒了》,在片中馮小剛用誇張的手法來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上映以後電影票房達到3300萬,位列2000年度中國內地票房排行榜第二名。

馮小剛在賀歲喜劇片上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自己,並靠着與華誼兄弟的深度綁定,開拓了自己的事業版圖。

03

這裏插一嘴,馮小剛能穩穩背靠華誼這棵大樹,還得仰仗自己的一項愛好。

王中軍小時候立志考取中央美術學院,卻意外落榜,陰差陽錯去了美國。即便如此,王中軍仍自信滿滿地稱自己爲“業餘畫家”,還在現場爲李詠畫過一副素描,在他的豪宅裏,隨處可見從世界各地蒐羅來的名畫。

有着畫家夢的王中軍,和曾從事美術設計的馮小剛,自然有很多共同話題,再加上馮小剛這人嘴甜愛請客,還有點小才華,誰能拒絕這樣一個人?

當然,馮小剛之所以要綁定華誼,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和王朔徹底掰了。

馮小剛有個外號叫“馮褲子”,據說是因爲早年在北京,老跟在王朔背後跑,就像王朔的褲腿子。

然而,《甲方乙方》上映時,影片那串長長的演職人員名單,愣是找不到王朔的名字,關於兩人鬧翻的傳聞甚囂塵上。

後來還是熟知這段往事的葉京出來表態,稱馮小剛對這個電影很上心,指望着它翻身。

爲了感謝老大哥,馮小剛派製片主任陳國強給王朔送去5萬塊錢稿費,沒想到被王朔扔了出去,不是嫌錢少,而是厭倦了他的行事方式。

電影《手機》

本來不演就不演了,買賣不成仁義在,但電影裏的情節是,男主持人跟別人搞曖昧,然後被逼辭職,讓別人頂替了位置。

這對崔永元造成了很大傷害,後來劉震雲找他道過三次歉,但馮小剛一次都沒有。

估計是被王朔噁心慣了,馮小剛壓根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再加上他那幾年憑藉《天下無賊》《非誠勿擾》《集結號》《唐山大地震》名聲大噪,哪還記得你崔永元?

馮小剛混得風生水起,華誼兄弟也一路扶搖直上,2009年華誼上市,作爲公司元老,馮小剛分到了不少股份,眼見股票大漲,在現場的他開心到失態。

不過也是,誰能想到當初給大院子弟提鞋的衚衕串子,今天也能有這樣高的成就呢。

被“圈養”起來的馮小剛,又接連出了《一九四二》《私人訂製》《老炮兒》等一系列票房和口碑俱佳的作品,成了華誼兄弟當之無愧的“金字招牌”。

崔永元、馮小剛

都說人最春風得意時,往往就離失意不遠了。

2018年,崔永元收到風聲,說馮小剛要拍《手機2》,被觸及底線的他,這次忍無可忍。

崔永元首先找到劉震雲,劉震雲是個軟柿子,當年看老崔生氣了,二話不說就道歉,這次也連聲應允,咱電影名不叫《手機2》,改叫《朋友圈》。

本想善罷甘休的崔永元,沒幾天又看到他們的電影宣傳海報,名字還是《手機2》,作爲女主角的范冰冰,還在微博曬照,表示“武月很開心”。

王中磊、王中軍和馮小剛

很多人都把華誼出現財政危機,歸咎於去年的那場風波,但在我看來,崔永元只能叫碰瓷成功,即便沒有醜聞,華誼也早已江河日下。

首先,華誼的盤子不夠大。

2000年,華誼將內地第一經紀人王京花招入麾下,王京花將旗下藝人李冰冰、任泉、佟大爲帶入華誼,很是風光了一陣,但這種“賣身契”的方式,並不能杜絕人員的流失。

2005年,王京花出走華誼,跳槽去了橙天娛樂,又把當初帶來的陳道明、劉嘉玲等人悉數帶走,成了華誼的對家;

2007年,范冰冰合約到期,她放棄坊間傳聞的2億合約,開了藝人單飛創立工作室的先河。

經歷一番大換血後,華誼旗下能打的藝人越來越少,早已沒有全盛時期的輝煌,但好在上市了,靠着割韭菜的錢,足夠王中軍買畫、王中磊跟女明星曖昧了。

2015年,華誼兄弟又以10億收購了馮小剛註冊資本500萬的東陽美拉傳媒,把馮小剛徹底套牢。

華誼的第二大問題,是抗風險能力太低。

最近兩年,內地的電影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之前的IP是香餑餑,現在的IP是票房毒藥。 大導演+演技派+流量明星 的老路子走不通了,即便有100個馮小剛,也救不回市場的低迷。

華誼還是那個華誼,天下早已不是那個天下,東陽正午、唐德影視、北京登峯等影視公司的崛起,徹底打破了以往華誼一家獨大的局面,當華誼意識到這一點時,潮水的方向已不可逆。

馮小剛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華誼的電影業務也頻頻亮起紅燈。重磅大戲《手機2》被擱置,重回電影主業的宣誓之作《八佰》遭遇換擋上映無期,而今日上映的《小小的願望》更是鬧出了幾大主演的番位之爭。

重重危機下,華誼只能把寶押在老闆賣畫折現和馮小剛的《只有芸知道》上,背水一戰,究竟能不能成功,沒有人知道。

馮小剛在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寫到,爲了給片子爭取過審的機會,自己請人喫飯,席間這樣拍馬屁:

“您是誰啊,您是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看北京城這邊說這邊燈太多有點晃眼,這邊的燈就都要立刻給滅了。”

30年前,衚衕串子削尖腦袋擠進大院子弟的圈子,好不容易擠進去了,發現還是要點頭哈腰,阿諛奉承,想來多麼諷刺。

人前顯貴,人後受罪,這就是被嫌棄的馮小剛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