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養老成爲未來每一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也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全國人大代表馮玉萍建議:要進一步關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設,加大“文化養老”的資金投入,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實、健康、快樂。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的基本國情,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54億,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老年人口過兩億的國家。

當前,老年人對晚年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經不僅僅只包括最基本的喫飯、住宿、醫療等物質需要,還有對精神、體育、文化、休閒、娛樂等多個方面的精神追求。在滿足老年人正常生活需求的同時,如何用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充實閒暇時間,提供既養身又養心的養老服務,從根本上實現從養老到享老,文化養老顯得意義重大。

馮玉萍曾三次榮獲戲劇表演最高獎梅花獎,在針對養老問題開展調研時,她更多關注的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往高齡化方向加速發展,養老已成爲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我們不僅要滿足老年人的物質需要,要重視老年人的文化養老需求。”馮玉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

馮玉萍在調研中發現,隨着我國不斷加大對養老產業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力度,老年人的生活、醫療等基本需要得到了較好保障,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老年人精神層面的需求卻往往得不到滿足。老年羣體對藝術的渴望與執着,也充分反映出他們對晚年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加大“文化養老”投入,將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老年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爲此,馮玉萍建議,構建文化養老運營服務機制,強化人才支撐、資金保障。建立起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文化養老藝術培訓員隊伍,堅持以老年人的文化需求爲導向,加強頂層設計,精準到戶,幫助老年人擴展生活空間和社會活動空間。

與此同時,加大對從事老年人文化公益事業公益機構的資金支持、政策扶植和傾斜,在街道或社區的文化站點的建設上下功夫,並因地制宜地利用學校、文化場館、公共休閒廣場等空間資源,建立起區(縣)、鄉鎮街道、社區村屯等三級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以保障“文化養老”的實現,切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