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基,讓校園成爲籃球人才湧現的沃土

  來源:人民日報體育

  5月19日,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與中國籃球協會在北京大學簽署了"促進體教融合發展諒解備忘錄"(題圖)。雙方計劃在教練員、裁判員培訓,賽事數據共享,聯合培養籃球人才等方面展開更進一步的合作。

  自2017年中國籃協實體化改革以來,打通體教之間的政策壁壘,擴充中國籃球人口"塔基",成爲新一屆中國籃協的工作重點。2017 年 11 月, 大體協、中體協就與中國籃協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成爲戰略合作伙伴。

  回顧這兩年多來的工作,中國籃協和大體協、中體協之間的合作和互動顯著增多。例如,2019年就有14名大學生球員通過大體協選派參加CBA選秀活動,7人成功入選;大學生球員在CBA星銳賽上亮相;今年初公佈的中國男籃2020年亞洲盃預選賽集訓名單中,有6位球員來自高校,數量之多實屬罕見。

  衆所周知,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只盯着"塔尖"所得有限。正如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所說,"有平臺不一定有高度,沒平臺一定沒高度。我們要發揮學校的基礎性作用。"換句話說,校園應成爲籃球人才湧現的沃土。因此,本次備忘錄的簽署,可視作2017 年戰略合作協議的加強、延續和補充。

築基,讓校園成爲籃球人才湧現的沃土

  姚明接受記者採訪。

  具體從備忘錄的合作項目來看,體教融合過程中一些長期存在的"堵點"有望得到疏導:

  比如,教練員的培訓。教練員等級制度和晉級方式將被逐步理順,中國籃協將分步驟向教育系統教練員開放申請高水平教練員等級。另一方面,在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乃至隊伍營銷、管理、法律、外語等方面,學校可以爲教練員綜合能力的提升助力。

  又如,原來針對學生球員參加學校賽事有"三在"的資格規定,即須同時滿足在籍(有學籍)、在讀(在校上學)、在訓(在校隊訓練)3項條件,否則不能參加學校系統的比賽。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申震表示,未來這方面可能會有更靈活的辦法,"我們鼓勵職業俱樂部和學校共建、共享資源"。球員平日可以在學校訓練,週末和假期可以接受俱樂部更高水平的指導,推動更多高水平運動員出現在校園賽場。

  此外,雙方還將建立大數據信息系統,努力實現大學籃球賽事數據與職業聯賽數據的互通互聯。"數據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姚明認爲,利用數據,可以追蹤一名球員從小到大的各項身體、運動數據以及比賽經歷,從而判斷他的發展潛力。從宏觀而言,數據也有利於更準確地掌握籃球人口數量。

  姚明坦言,體教兩部門合作,希望補強中國籃球的"基礎部分"。而築基的關鍵在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籃球和學業不應該成爲"二選一"的問題。

  "要理解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關切。"姚明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好的教育,同時也要有好的訓練方法、水平和比賽。不僅是大學,包括中學、小學整套的體系都要建立健全,我相信會鍛煉出越來越多的優秀的體育苗子。"

  菀菀黃柳絲,濛濛雜花垂。漫步在五月的未名湖畔,不難感受到這裏迸發的勃勃生機。"校園生活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體育活動更是其中的精彩一幕。希望每所大學的體育館都能成爲承載學生美好記憶的地方。"姚明感嘆道。

  本期編輯:孫龍飛

  圖片來源:新華社,中國大、中體協

築基,讓校園成爲籃球人才湧現的沃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