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惠民歷史悠久,秦時置縣,當時稱厭次縣,隋時曾置棣州,厭次縣屬之,唐時復置棣州,州治厭次,明洪武二年,厭次縣撤銷,地入棣州,永樂元年改爲樂安州,宣德元年改爲武定州,屬濟南府。山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古就爲人口密集、文化昌盛之地,歷史上山東區劃變遷頻繁,古縣衆多,僅千年古縣就有七十多個,許多縣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少縣曾爲州,比如莒縣、臨清、曹縣、蓬萊、惠民等。

山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古就爲人口密集、文化昌盛之地,歷史上山東區劃變遷頻繁,古縣衆多,僅千年古縣就有七十多個,許多縣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少縣曾爲州,比如莒縣、臨清、曹縣、蓬萊、惠民等。

莒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隸屬於日照市。莒縣是莒國故都,夏朝時爲莒部落,商代時屬姑幕國,周時爲莒子國,後屬齊國。秦統一六國後,置莒縣,有兩千多年的建制史。莒縣自秦置縣後,先後隸屬於琅琊郡、城陽郡、城陽國、琅琊國、東莞郡、莒州、城陽軍等。公元1182年(金時),升城陽軍爲城陽州,1184年,城陽州改名爲莒州,州治莒縣。明初,莒縣撤銷,併入莒州,屬青州府,清時改屬沂州府,1913年撤州設縣,改爲莒縣。

臨清,位於山東省西北部,爲由聊城市代管縣級市。臨清歷史悠久,爲運河名城,明清時期依運河而成爲重要的商業都市,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的美譽。臨清之名始於後趙,取臨近清河之意,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升爲臨清州,領館陶、丘縣2縣,屬東昌府。清乾隆四十一年,臨清州升爲臨清直隸州,領邱、夏津、武城3縣,直屬於山東省。1913年,臨清州撤銷。

曹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隸屬於菏澤市。曹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商湯曾建都於此,有“華夏第一都”之稱。曹州是曹縣的舊稱,北周時改西兗州爲曹州,州治爲左城(位於現曹縣),此爲曹州之始。金大定八年(1168年),曹州城被河水淹沒,遷至乘氏(今菏澤市區),明洪武二年因水患又將曹州城遷至盤石鎮(今曹縣縣城),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爲曹縣,屬濟寧府,此爲曹縣之始。
蓬萊,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瀕臨黃海、渤海,爲煙臺下轄縣級市。蓬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上曾爲山東半島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唐貞觀年間,始設蓬萊鎮,神龍三年(707年),登州治所移至蓬萊鎮,蓬萊遂升鎮爲縣,成爲膠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洪武九年,登州升爲登州府,1913年撤銷。

惠民,位於山東省北部,隸屬於濱州市。惠民歷史悠久,秦時置縣,當時稱厭次縣,隋時曾置棣州,厭次縣屬之,唐時復置棣州,州治厭次,明洪武二年,厭次縣撤銷,地入棣州,永樂元年改爲樂安州,宣德元年改爲武定州,屬濟南府。清初承襲明制,雍正二年,武定州升爲直隸州,直屬於山東,雍正十二年,升爲武定府,始置惠民縣。1913年,武定府撤銷。

山東歷史悠久,古縣衆多,不只是這五個縣(市)曾爲州,你的家鄉曾爲州嗎?如果喜歡,請關注、評論、轉發、點贊,欣賞更多原創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