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開馬可·盧比奧、約什·霍利、湯姆·科頓等政客的履歷,有的是美國“最年輕”或“最危險”的參議員,有的是特朗普總統的“鐵桿盟友”或“白宮紅人”。今年4月,克倫肖和鷹派參議員湯姆·科頓同時推出法案,聲稱中國應爲美國疫情負責,允許美國人向美國聯邦法院起訴中國政府,向中國索賠。

原標題:中國小心!這裏有幾隻老想啄人的鷹!

編者的話:由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美國人民正遭遇一場空前的公共衛生、經濟和社會危機。但有一羣美國青壯派政客,不把精力放在幫助政府應對疫情、恢復經濟上,而是挖空心思,變換角度“甩鍋”甚至追責中國。

翻開馬可·盧比奧、約什·霍利、湯姆·科頓等政客的履歷,有的是美國“最年輕”或“最危險”的參議員,有的是特朗普總統的“鐵桿盟友”或“白宮紅人”。這些新生代保守派頻頻借疫情發表出格言論,遞交不負責任的議案,藉機挑動美國民粹情緒,謀求個人政治利益。他們被美國輿論視爲對華鷹派,或插手香港事務,或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

這批相互勾結、連出損招的美國青壯派反華急先鋒,應引起中方的足夠警惕。

約什·霍利:叫囂讓美國離開世貿組織

“美國對華鷹派波廷傑或將出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美國《華爾街日報》去年9月曾這樣刊文說。這位“70後”美國官員近日因用中文發表演講妄談“五四精神”而遭到中方的駁斥。美國年輕對華鷹派中,有的早爲中國讀者熟悉,有的還相對陌生。熟悉的如1971年出生的盧比奧,是“逢中必反”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還有 “70後”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他近日表示,將提議案阻止美國國防部與任何“配合中國審查的”好萊塢製片商進行合作或提供幫助。長期對華持敵視態度的克魯茲還要求“制裁隱瞞疫情、打壓公衆的中國官員”。

很多人對2016年美國大選中,布什家族成員傑布·布什遭到黨內新生代盧比奧、克魯茲圍攻而黯然退選的一幕還記憶猶新。僅過了4年,共和黨內又出現不少鷹派新面孔。5月5日,共和黨參議員約什·霍利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聲稱“現在是美國離開世貿組織的時候了”。霍利聲稱,美國製造業崗位不斷外流,產業鏈遭到威脅,而中國則變得越來越強大。霍利將此歸咎於世貿規則允許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保留部分貿易壁壘但不允許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這麼做。這篇文章不僅引發美國戰略界和商界批評,也讓共和黨這個上百年來支持工商界的老牌政黨感到尷尬。

這不是霍利第一次發表聳人聽聞的言論。今年4月初,霍利向國會遞交議案,要求禁止聯邦僱員在政府設備上使用國際版抖音(Tiktok),理由是後者與中國政府分享數據。幾乎與此同時,霍利推出議案,要求特朗普政府對“扭曲新冠疫情信息的外國官員”實施制裁。他近日還在推特上指責CNN“竟然將中國共產黨的宣傳作爲新聞發佈”。去年,霍利還專門跑到香港,與“亂港分子”見面,“明火執仗地干預香港事務”。

1979年12月出生的霍利是美國參議院最年輕的議員,也是特朗普總統的“鐵桿盟友”之一。美國專門研究國會事務的“538網”監測數據顯示,霍利2019年1月進入參議院以來,在所有立法投票中的立場與白宮的一致率達到83.8%,與特朗普的主張高度吻合。在美國“政治”網站近日列舉的可能參選2024年大選的名單中就有霍利和湯姆·科頓、盧比奧等新生代保守派。

霍利曾就讀於斯坦福大學等名校,畢業後先後擔任聯邦法官助理和律師,並於2016年贏得密蘇里州總檢察長選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21日,霍利的後任、密蘇里州總檢察長施密特向聯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中國疫情響應使該州蒙受經濟損失”爲名,要求現金賠償,成爲美國第一個以疫情爲由起訴中國的州。美媒認爲,霍利正是施密特此舉的支持者。密蘇里州媒體報道稱,該州審計顯示,霍利在擔任州檢察長時存在多宗涉嫌違規事件,包括僱傭外州選舉顧問公司運行檢察長辦公室,以及通過私人電子郵件處理公務等。

湯姆·科頓:“美國最危險的參議員”

共和黨鷹派聯邦參議員湯姆·科頓雖然僅比霍利大兩歲,但已是國會山的“老人”。2013年,年僅35歲的科頓成爲聯邦衆議員,2015年1月更晉身參議院,成爲當時最年輕的參議員。科頓成爲共和黨人的新生代,與其特殊的履歷有關。2002年,科頓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雄心勃勃的科頓沒有做能拿高薪的律師,而是選擇2005年從軍。此後,科頓作爲美軍101空降師的排長,被先後派往伊拉克和阿富汗參戰,獲得銅星勳章和伊拉克參戰獎章。2006年6月,尚在軍中的科頓致信《紐約時報》,批評後者發表的揭露美國政府監控恐怖分子金融祕密計劃的文章違反“情報法律”,並主張應把這篇報道的作者投入監獄。

2017年1月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科頓的政治立場更爲保守,他在國會所有法案投票中與特朗普的契合率高達87.6%,幾乎是“國會版的特朗普”,同時也是共和黨內極右翼“茶黨”的紅人。

與資歷較淺的霍利相比,科頓更是“全盤反華”。科頓是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提案人,還參與提案《2019年西藏政策與支持法案》。科頓在反華問題上不僅立場強硬,而且觀點聳人聽聞,甚至發展到製造和傳播陰謀論。

今年2月16日,科頓聲稱新冠病毒可能來自中國武漢病毒實驗室,“因爲實驗室離武漢海鮮市場僅幾公里”。在遭到輿論強烈質疑之後,科頓還繼續狡辯。4月下旬,科頓接受福克斯記者採訪時稱,美國應限制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高科技和技術專業,“我們可以讓他們來美國學習莎士比亞和《聯邦黨人文集》,而不需要在美國學習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華盛頓觀察家報》稱,自疫情暴發以來,其民粹主義立場“甚至壓倒了總統特朗普”。

除反華外,科頓還是美國最好戰的議員之一。在委內瑞拉、伊朗等問題上,科頓都明確支持全面封鎖甚至發動戰爭。《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媒體多次發表評論,稱科頓爲“美國最危險的參議員”。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科爾斯表示,科頓的言論“像極了冷戰時期的說法”。很多美國網民還在《國會山》新聞網站留言,不相信科頓這樣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國聯邦議員會經常發表“愚蠢言論”。雖然不斷引發爭議,但科頓現在仍是“白宮紅人”。據美國媒體報道,科頓過去兩年來多次被特朗普考慮出任中情局局長、國防部長等關鍵職務。

奧布萊恩:溜鬚拍馬加上“肯聽話”

如果說這些美國年輕議員爲奪人眼球,進而實現政治野心而渲染“中國威脅論”的話,那麼去年9月剛就職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近幾個月來對華態度的劇變則讓人大跌眼鏡。

去年11月,律師出身的奧布萊恩還像個政治家,發表過“美中關係對兩國及世界而言都是一組十分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雖存在分歧,但雙方應以建設性的方式妥善處理”的言論。但從今年3月開始,奧布萊恩的言行就越來越荒腔走板,無端攻擊中國“隱瞞疫情”。5月12日,奧布萊恩稱,在過去20年裏,中國對外傳播了5次瘟疫,包括非典、禽流感、豬流感和新冠肺炎,“我們不能再允許中國散播病毒和瘟疫”。這樣的言論隨即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批爲胡言亂語,提醒他忘了“2009年豬流感公認始於美國,艾滋病也最先在美國暴發”。

除了滿嘴胡言外,奧布萊恩還出了很多圍堵中國的損招。

在去年11月東盟峯會期間,美日澳三國共同宣佈“藍點網絡”,聲稱要建立“全球基礎設施發展高品質、值得依賴的標準”,暗中將目標指向中國的“一帶一路”。奧布萊恩將“藍點網絡”計劃稱爲“米其林指南”。去年12月,奧布萊恩親自出面,遊說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勿邀請華爲公司參加5G網絡建設。

出生於1966年的奧布萊恩也是華盛頓的青壯派。

2011年,奧布萊恩被任命爲時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顧問團隊的國際組織工作組聯席主席,而羅姆尼跟特朗普近年來一直是死對頭。特朗普上臺後,奧布萊恩立即向白宮示好,說過“與總統一起工作是一種榮幸”“在特朗普領導下,我們的外交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等溜鬚拍馬的話。他一度被傳將被任命爲海軍部長,2018年還擔任過人質事務總統特使。奧布萊恩是特朗普任內的第四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美國媒體認爲,與“前輩”相比,奧布萊恩無論是政壇資歷還是對國際關係事務的瞭解都顯得更弱。但在其前任、鷹派人物博爾頓下臺後,特朗普希望找一位資歷淺、肯聽話的人,替他執行而非制定國家安全政策,而奧布萊恩正好符合要求。

克倫肖:與盧比奧等沆瀣一氣

今年36歲的丹尼爾·克倫肖是得克薩斯州聯邦衆議員。今年4月,克倫肖和鷹派參議員湯姆·科頓同時推出法案,聲稱中國應爲美國疫情負責,允許美國人向美國聯邦法院起訴中國政府,向中國索賠。克倫肖的提案要求在美國《外國主權豁免法》中新增新冠疫情的例外條款。克倫肖還把美國疾控中心遲遲未能推出合格新冠試劑的責任歸咎於中國沒有提供病毒樣本,以及奧巴馬政府的不合理政策。翻閱克倫肖的履歷可以看到,這位“80後”美國政客沒有任何與中國相關的經歷。作爲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他接受過5次海外任務。2012年,克倫肖的小組在阿富汗戰場上遭遇土製地雷,導致他失去右眼。受傷之後,他繼續前往巴林和韓國,獲得兩枚勳章,並於2016年退役。此後,克倫肖還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2018年,憑“戰鬥英雄”的光環和邊境及移民問題的保守主張,克倫肖在得克薩斯州國會選舉中擊敗民主黨對手,當選聯邦衆議員。克倫肖以其民粹立場和犀利的辯論能力在美國政壇迅速走紅,與民主黨新一代衆議員科爾特斯一起被稱爲國會山“雙子星”。美國媒體不斷有人稱其爲“2024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還有人設想克倫肖和科爾特斯將會出現在2028年總統選舉的對決中。

克倫肖早年曾被競爭對手貼上過“反特朗普人士”的標籤,如批評過特朗普反穆斯林的論調。但克倫肖2019年1月進入國會山後,在政治上迅速向特朗普靠攏,屢屢表示支持其政策。今年初,美國在伊拉克暗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引發美國輿論和民主黨人的強烈批評,但克倫肖立即發推支持美方的行動。因爲幫助自己懟民主黨人,特朗普經常轉發克倫肖發的推文或錄製的短視頻,並評論稱:“精彩,必看!”

翻開美國國會的提案記錄,不難發現,上述政客與同爲共和黨鷹派的青壯年政客盧比奧、克魯茲等在中國問題上沆瀣一氣,相互配合。比如科頓與克倫肖今年4月在國會參、衆兩院同時發起允許美國公民就新冠疫情起訴中國政府的法案。爲阻撓英國允許華爲參與5G建設,盧比奧、克魯茲和霍利今年3月共同提案,要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英國在美投資“白名單”的資格。在打擊國際版抖音問題上,科頓早在去年10月就要求美國情報部門調查後者是否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分析這些在疫情期間大出風頭的美國青壯年政客,不難發現他們的共同點:一是幾乎沒有處理對外關係尤其是對華關係的經驗,政策主張完全從選舉利益出發,迎合美國國內的民粹情緒;二是大多有從軍經歷,常以零和思維看待中美關係,鷹派色彩十足;三是在美國政治光譜中屬極右翼,政策主張非常保守,即便在共和黨內也屬於少數派;四是主動向特朗普靠攏,爲獲得白宮青睞而投其所好。對中方來說,勢必要做好與這些鷹派長期打交道的準備。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肖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