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孩子做遊戲時,儘量要全家總動員,因爲父親和孩子做遊戲的風格和方式是不同於母親和孩子做遊戲的,對孩子的影響也就不同了。安徒生的父親爲孩子提供遊戲條件,鼓勵孩子玩遊戲,並佈置一些簡單而明確的任務來讓他完成,讓安徒生在快快樂樂的玩耍過程中促進了智力的發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應抓住孩子這個天性,抽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建立與孩子溝通的走進孩子的心裏,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而且還能融洽家庭關係,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遊戲,幫助孩子緩解緊張

過了這個暑假,又要有一羣小朋友要走進幼兒園,開始第一次集體生活了,這會讓很多家長擔心、心疼,特別是看到寶寶梨花帶淚的面容,心都碎了,怎麼才能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呢?我們先來看一個聰明的爸爸是如何做的吧。

藍藍生性膽小,剛上幼兒園時,總是纏着父母和她一起去,父母不在身邊就哭泣。有一天,爸爸對女兒說:“藍藍,你來當我的老師吧,我做你的學生好不好?”藍藍很高興的答應下來。

父親一反平日裏威風凜凜的常態,滑稽幽默地扭轉身子佯裝逃跑,並假裝驚恐地叫喊:“不!我不要上學!求求你了!老師好凶。”藍藍大笑起來,堅持要求父親接受她自己曾被迫接受的。

當孩子不聽話、緊張不安時,不少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訓斥,或者教條地指導,其結果是孩子會更爲緊張不安,孩子的想法也會因此封閉得更緊。而這位父親卻很聰明,在遊戲中,父親能放鬆自如地扮演弱小的角色,讓藍藍扮演強者,消除藍藍的緊張心理,撫平孩子的消極記憶。

持續這種有趣的角色顛倒,讓孩子在遊戲中主導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使孩子對某個問題的緊張和不安在笑聲中化解,就能讓孩子袒露自己對問題的感受和理解。

遊戲是一種學習方式

遊戲,不僅能幫助孩子緩解緊張焦慮,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安徒生在學齡前期間,雖然沒有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但父親經常有意識地與安徒生一起做遊戲,使安徒生的智力特別是認識能力,比如知覺能力、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等得到了發展。

有一次,父親在工作時,剩下一塊木頭,爲了讓安徒生高興,他決定給兒子做幾個木偶。木偶做好後,父親對他說:“你去向媽媽和奶奶要一些沒有用的碎布來,給這幾個小‘演員’縫幾件衣服吧。”木偶一個又一個地穿上了衣裳。

父親又對他說:“咱們現在有演員、有舞臺、有幕布,可以演戲嘍!”他從書架上拿出一本名爲荷爾堡的戲劇故事書,和兒子準備演戲,爲了讓兒子進人角色,他讓兒子把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起,直到小安徒生把戲中的對白背得滾瓜爛熱;他們演得很投入,惹得街坊鄰居都笑着說他們爺倆是一對“瘋子”。

從那以後,安徒生就迷上了演戲,爲了演好戲,他堅持多看書,記對白。這在無形中培養了安徒生的讀書興趣,鍛鍊了他的記憶能力。

安徒生的父親爲孩子提供遊戲條件,鼓勵孩子玩遊戲,並佈置一些簡單而明確的任務來讓他完成,讓安徒生在快快樂樂的玩耍過程中促進了智力的發展。

和孩子玩遊戲有技巧

和孩子玩遊戲是有技巧的,要想和孩子玩好、學好,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有意義的遊戲

遊戲一般分爲知識性和創造性兩種,知識性遊戲主要是向孩子傳授知識。一個教育學家曾說:“一個好的老師在給孩子的珍珠(知識)到了一定的數量後就教會他們如何把這些珍珠穿成一串,這樣珍珠就不容易散亂失落。”這段話十分形象地說明知識性遊戲的目的。

創造性遊戲的目的是要利用孩子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模仿的基礎上將遊戲的內容創造性反映出來。以搭積木爲例,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去搭,不能有絲毫的改變,這就抑制了孩子的創造性。

優秀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在觀察各種物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發明”。著名建築師伯努瓦在他的回憶錄中曾寫道:“爸爸曾送給我一大盒做工精緻的玩具小兵,幼時的我常常幾個小時地玩這些精巧的玩意兒。我總在和小兵的交戰中戰勝它們,然後‘照料’傷員,把損壞的小兵粘起來,再重新上陣。”數年之後,這些兒時遊戲裏的想象躍然於他氣勢磅礴的劇院設計草圖上。

2.尊重遊戲規則

父母不要控制孩子的玩耍過程,不要限制孩子做哪種遊戲,只要近距離觀察,儘量尊重他們的想法就可以。既要鼓勵孩子獨立遊戲,也要鼓勵孩子與同伴一起遊戲交流。當孩子堅持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必須具有耐心,他們會不斷進行嘗試,直到成功爲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學到一些東西。只要確保他們遠離危險,努力嘗試新鮮事物在孩子發育過程中具有積極意義。

遊戲作爲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在孩子玩各種遊戲時,需要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注意力、思維力和想象力6種智力要素的積極參與,有力地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展。除此,遊戲還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玩遊戲的權利,同孩子一起遊戲,父母不僅可以觀察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且在親密溝通中加深親子感情,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成長。

3.角色扮演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

當父母和孩子玩遊戲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使遊戲內容和情節發展符合成人的意圖。與孩子玩耍時,要考慮他們的年齡和心理活動。如果孩子很小,成人應該扮演一個很弱的角色,讓孩子笑起來,放鬆緊張。然而,一個越來越強大和自信的孩子在戰勝更強的競爭對手時常常會笑。在遊戲中,家長過於強勢,孩子們會因爲害怕而大聲喊叫,這讓孩子們懷疑家長是否友好。如果孩子不開心地笑,卻嚇得尖叫,放慢腳步,停下來讓孩子再次興奮起來。孩子們需要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來緩解他們在某個問題上的緊張情緒。

4.全家總動員

和孩子做遊戲時,儘量要全家總動員,因爲父親和孩子做遊戲的風格和方式是不同於母親和孩子做遊戲的,對孩子的影響也就不同了。有心理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大多數父親只是單純地專心致志地與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教給孩子知識,而母親則與孩子玩時往往還帶有生活照顧的目的。在與孩子的遊戲中父母還會用不同的語言和觸摸的方式與孩子接觸,母親往往以溫柔的、重複的語言滔滔不絕地與孩子說話,父親則更多地是有節律地輕輕在拍打孩子。

有些父母擔心自己扮演小丑、妖怪的角色會失去孩子的尊重,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也許,孩子會因爲有機會對父母說明自己的問題並能以愉快的方式與父母打鬥而感到很高興,有可能會纏着父母沒完沒了,但那是很有意義的。共享一段遊戲時間後,孩子會明顯地對父母更有感情、更親近、不抱戒心,有時孩子還會讓更深層的感情不由地表露出來。遊戲和笑聲會讓孩子對父母的關係有了完全的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