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否则一切谈判的条件都是扯淡,联军一开始开出的需要处死的清朝显贵的名单上,古稀之年的李秉衡早已在通州兵败自杀,刚毅跟着慈禧西狩,一直还算硬朗的身子竟然因为拉稀而丧命,也算是罪有应得,但是有一个人则死的不明不白,这个人就是时任清廷军机大臣的赵舒翘。但是洋人不肯善罢甘休,清廷只有不断加码,赵舒翘从革职留任变成了斩立决,这是征得慈禧同意的,虽然远在西安,而且赵舒翘身居军机大臣高位,弃车保帅的买卖,慈禧仍然是手到擒来,所以赵舒翘已无说理之处。

晚清拾遗录(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光绪二十七年的庚子巨祸,晚清几乎折腾完所剩无几的精气神,庙堂之上自诩清流之众,被打脸打得最凶,十余万清军不敌二万余人的联军,黄粱一梦在洋人的枪炮中烟消云散。然而攻入京师的联军,对于祸首之事也耿耿于怀,其中要数德军最不消停,毕竟人家公使不明不白地搭上性命,德军提出:“只有惩办真正的祸首才算赔罪。”否则一切谈判的条件都是扯淡,联军一开始开出的需要处死的清朝显贵的名单上,古稀之年的李秉衡早已在通州兵败自杀,刚毅跟着慈禧西狩,一直还算硬朗的身子竟然因为拉稀而丧命,也算是罪有应得,但是有一个人则死的不明不白,这个人就是时任清廷军机大臣的赵舒翘。

起初,清廷对这个绝对忠心的老臣还是进行了袒护。因为赵舒翘对于勘察拳乱虽然给予了错误的附和,但是这也是清朝宦海所特有的“希旨承颜”的赌徒风气,而且还有刚毅最后拍板,赵舒翘是夹在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当刚毅以“抚而用之”投庙堂所好,虽然也是军机大臣,赵舒翘却不得不向刚毅低头,毕竟人家才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拳匪不可恃”成为他无处诉说的诤言。但是洋人不肯善罢甘休,清廷只有不断加码,赵舒翘从革职留任变成了斩立决,这是征得慈禧同意的,虽然远在西安,而且赵舒翘身居军机大臣高位,弃车保帅的买卖,慈禧仍然是手到擒来,所以赵舒翘已无说理之处。

但是,西安的乡绅们不答应,毕竟赵舒翘素有清名,而且慈禧太后已经连同军机处西狩至此,所以三百余人前往御前递交请愿书,请保赵舒翘不死。随着风声仍然越来越紧,作为陕西长安人,赵舒翘被判斩立决,同乡们都愤愤不平,万人聚集到鼓楼声援,更有人意欲劫法场。看到势头不妙,清廷庙堂开始另辟蹊径,对于斩立决改为赐自尽,交由有“屠夫”之称的岑春煊负责。时任陕西巡抚的曾春煊不负所望,正月初三就前往监督赵舒翘自尽,宣读完谕旨后,赵舒翘心有不甘地问道:“还有太后的旨意吗?”岑春煊只冷冰冰地回答了一个“无”字。

?最终,赵舒翘期冀的“必有后旨”一直未到,不得不选择上路。面对赐死,他先是选择吞金,然而向家人嘱咐后事,留下十二个字:“房要小,地要少,多读书,少应试。”然而吞金未殆,只能再吞鸦片,无奈仍是未果,不得已只能岑春煊用湿牛皮纸将其闷死。七日后,同为军机大臣的王文韶在其灵前大哭,大有兔死狐悲之态。赵舒翘之死,慈禧也怀有愧疚,之前对于开战与否争吵,皇室成员载勋和载澜几乎将桌子掀倒,只有赵舒翘孑然不应,然而没想到结局是如此下场。作为清朝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赵舒翘临时留下的十二个字,或许是其一生谢幕时最残酷的领悟,也是宦海游戏人生的彻骨之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