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宇丹
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成立,造办处是专为皇帝制造御用器物的机构。造办处有众多优秀的匠人,制造出的工艺品精美绝伦。大量高级工艺品的制造意味着造办处需要大批的经费支持。那么,清宫造办处的经费从何而来?

清宫造办处成立初期,尚未设专项经费。康熙时期,造办处临时支用皆取自广储司库,广储司库是内务府下的部门。彼时,造办处的经费规模并不大,支出仅占宫中经费的6.4?雍正年间,造办处的用银有所增长。雍正帝相应地加强对造办处财务的管理,设立钱粮库,并选择织造与税关作为造办处经费的来源。
时至乾隆朝,清宫造办处的经费规模达到有清一代的最高峰。乾隆皇帝大体承袭了雍正时期的解决经费问题的办法。乾隆中期,确定了九处主要的经费来源,分别是苏州、江宁两处织造;两淮、长芦及河东三处盐政;粤海关、风阳关、九江关、淮关四处税关。各处的应交款目都有详细列出,共计36个征收项目,在此不赘述。

乾隆朝增加几处盐政是合理的,当时的盐政和织造、税关一样,常有大量的结余。其中以两淮盐政为著。两淮盐课(盐税)当时有“当天下租庸之半”的美誉,其交纳造办处的银两数目非常巨大,仅养廉银、积存规银等项目就已经多达10万两。
乾隆五十二年,造办处存银多达40万两。这些经费有以下几个主要用途:一是支付造办处工匠的薪俸银、饭食银、公费银以及赏银等;二是支付造办处材料费用;三是拨予圆明园,用于圆明园的各项建造工程。再有存余,就拨往户部。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经费规模的扩大和经费来源的充裕,得益于前几位清代皇帝的努力。顺治、康熙、雍正的苦心经营,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方得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唯有国力强盛,一国之君才有可能在工艺品制造上花费心思。而承担经费的盐政、织造、税关也暂时不会觉得压力如山。
参考文献:
滕德永:《乾隆朝清宫造办处的经费管理》,《明清论丛》第十六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