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有關中國出口部分醫療物資質量問題,郭衛民表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擊疫情所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對其他國家的支持援助、推動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總體上是給予充分肯定的。發佈會上,有關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出口醫療物資質量情況等問題,郭衛民對此一一回應。

(原標題: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一些造謠抹黑中國的圖謀不能得逞)

新京報快訊 昨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召開。這是今年全國兩會舉行的首場新聞發佈會。發佈會採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

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於5月21日下午3時開幕,5月27日閉幕,會期縮減4天半。

發佈會上,有關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出口醫療物資質量情況等問題,郭衛民對此一一回應。他強調,少數國家一些政客或是出於國內政治需要,試圖轉移視線、推卸責任,或者是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指責中國,造謠抹黑。這樣的圖謀是不能得逞的。

5月2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京舉行,發佈會採用網絡視頻方式舉行。主會場設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分會場設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圖/人民視覺

談應急管理

就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言

郭衛民坦言,應對新冠病毒這一人類未知的全新病毒,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他表示,圍繞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問題,許多政協委員通過提交提案、網絡議政等方式提出意見建議。全國政協的相關專門委員會也舉行了專題座談會,委員們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比如,加快完善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定期修訂及演練機制,提高疫情監測系統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傳染病專科醫院的建設、完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的建設等。

他介紹,今年還將組織調研考察、舉辦雙週協商會等協商議政活動,就相關問題建言資政。

談對外援助

少數國家一些政客轉移視線、推卸責任

針對有關中國出口部分醫療物資質量問題,郭衛民表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擊疫情所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對其他國家的支持援助、推動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總體上是給予充分肯定的。

“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也不分種族。”郭衛民說,近期美國等少數國家一些政客將疫情政治化、污名化,製造輿論,對中國進行抹黑。他們渲染病毒來自中國、來自武漢,還有人宣稱中國提供抗疫援助是“爲了提升地緣政治影響力,是爲了爭奪世界領導權”等等。

他強調,這些政客或是出於國內政治需要,試圖轉移視線、推卸責任,或者是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指責中國,造謠抹黑。這樣的圖謀是不能得逞的。

“中國政府和有關方面對此已經做了有力的澄清、駁斥和回應,許多國際權威機構,包括世衛組織和一些權威專家都表達了反對意見。”

對於出口醫療物資的質量問題,郭衛民表示,中國有關部門已經進行了調查、澄清,也採取了相關措施。“對出口醫療物資的質量出現一些質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爲中外產品質量標準不同,有些是使用習慣上存在差異,有些是操作不當等。”

此外,郭衛民表示,中國出口了大量的醫療物資,存在問題的只是極少數,中國政府對此零容忍,有關部門已採取了嚴格措施,以確保醫療物資質量,規範出口秩序。

談疫情蔓延

“中國隱瞞疫情致蔓延”言論毫無道理

疫情發生後,有輿論認爲,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發佈上不公開、不及時,導致了疫情蔓延到其他國家。

對此,郭衛民介紹了中國在疫情信息發佈方面的幾個關鍵事件:

1月3日,相關部門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作出研判後,向世衛組織和有關國家、有關地區主動通報。

在分離出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後,1月12日即向國際社會發布。

中國1月23日關閉離開武漢的通道,從那天起,每天都通過新聞發佈會等多種形式發佈有關疫情的重要信息和防控措施。

郭衛民表示:“這些信息不僅爲中國抗擊疫情提供了支持,也爲世界防範、抗擊疫情提供了重要參考。說中國隱瞞疫情導致疫情向其他國家蔓延是毫無道理的。”

談經濟下行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穩定

郭衛民表示,一季度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了明顯下滑,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在增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對沖性的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加大了逆週期調節力度,切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總體而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穩定,這充分表明我國經濟在面對複雜嚴峻局面時展現出超大規模經濟的整體優勢,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巨大的潛力和迴旋餘地。

郭衛民介紹,經濟界、農業界、工商聯界的委員們提出了多項意見建議;圍繞加快金融市場改革,保護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許多具體舉措,不少建議被政府部門吸收採納。

談反全球化

“脫鉤”主張不是一張好藥方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對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很大沖擊。

有記者提問,在反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工廠離開中國,並且也有可能進一步導致中美“脫鉤”。

對此,郭衛民回應,在國際上也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也有人提出要把在國外的企業搬回去,也有人聲稱要鼓動本國經濟和中國“脫鉤”。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多數國家的領導人和國際主流輿論呼籲各國加強團結,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郭衛民稱,在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面前,人類始終是一個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全球性的挑戰能靠一國之力解決。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性進程,爲世界經濟的增長、商品和資本的流動、科技和文明的進步提供了必要條件,經濟全球化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也是正常的。”

郭衛民稱,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可能加劇了一些人的質疑和擔心,也有人提出要增加本國公共衛生應急物資的生產和保障能力。

“但我們認爲,‘脫鉤’主張不是一張好藥方。”郭衛民強調,我們應該看到,全球產業鏈佈局和供應鏈結構是多年來形成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依賴性,面對疫情衝擊,各國應該加強團結、加強合作,協調政策立場,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而不應以鄰爲壑、分裂孤立,更不能把疫情問題政治化,抹黑、指責、鼓動搞對立。

政協會議日程公佈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5月21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5月27日下午閉幕,會期比原計劃縮短了4天半。

●主要議程:聽取並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聽取並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民法典草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等;審議通過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政治決議等決議和報告。

●本次大會期間,全體會議和小組會議都做了相應的壓減。將安排開幕會、閉幕會以及兩次大會發言,其中一次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安排6次小組會議。開幕會、閉幕會將邀請外國駐華使節旁聽。


俞昌宗 本文來源:新京報 記者:王俊 倪偉 編輯:樊一婧 作者:王俊 倪偉 責任編輯:俞昌宗_NBJ111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