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流水账”到范文,这3个最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不再害怕写作!

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上,说起最令家长头疼的事情,一定会提到孩子对写作文的抗拒心理。

我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深谙个中滋味。

但到了五六年级,我的习作却被评为模范作文,受到全校观摩。

初中时更被班主任点评说:“写作即生活,你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逆袭之路!

读书不局限于经典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是关键

要提高写作能力,离不开广泛阅读。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中绕不开经典作品。

小学生年纪小,尚不懂得阅读经典的重要性,在课外阅读方面家长不必非要强迫孩子将经典一网打尽。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亦是在强调广泛阅读的好处。

流行作品一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我初进小学时还不爱读书,放学后便盯着动画片看个不停。

一二年级的周记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今天,妈妈带我上街买衣服……真是快乐的一天啊!”
“星期日,天气很好,我在家里看电视……真是高兴的一天呀!”

看到这里,有没有家长觉得分外眼熟?是不是像看到了自己孩子写的日记呢?

过了两年,校园里开始流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和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

班里但凡有谁买了一本都得接力似的全班传阅,风靡一时。

从此马小跳带给我无尽的欢乐和灵感,我常常被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所激发,在纸上一吐为快。

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马小跳》,我读得越来越多,从杨红樱一直读到了奥地利作家布热齐纳,读到了四大名著。

你看,一旦萌生了阅读兴趣,好习惯的养成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每到寒暑假,不仅学校会发布阅读任务,家长也会对孩子提出阅读的要求。

这个时候,不妨带着孩子一块儿去书店转转,买些孩子感兴趣、能坚持看的书籍。

而不是只买些冷冰冰的大部头,搁在家里落灰。

正如爱因斯坦成功发明了灯泡,人们往往只看到了结果,而忽视了兴趣才是提高的第一步。

另外请各位家长注意一点,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想象力萌芽的时候,应该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体会感悟。

过早地接触各种“优秀范文”很容易限制他们的创造力,令其思维僵化,陷入老套的模式之中,不利于表达真情实感。

从一二百字的小练笔着手

鼓励孩子个性创作

一个孩子能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多半来自于周遭的鼓励。

因为孩子总是通过父母、老师的评价来判断对错,调整自己的行为。

BBC纪录片《Up》中,小朋友Neil原来是个笑容满面、心怀梦想的孩子。

但在父母接连不断的否定之下,他深受打击,自暴自弃,长大后一事无成,晚年落魄潦倒。

有句话说,自大尚可治,自卑无药可救。

一味地否定,会从根基上毁灭一个孩子的自信心。

小时候,每周一次的习作课令我印象深刻。

老师时而惊讶于我闪光般的创意,时而皱眉注视试卷上跳脱的言辞,却从不因此责备我,给了我很大的写作动力。

我喜欢看到老师讶异的神情,它一次次激起了我的好胜心。

我努力在作文里写出更多优美的句子,一次次地带给她惊喜。

我能这么长久地热爱阅读和写作,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这位老师肯定的眼神。

所以各位家长,请不要吝啬于给予鼓励和笑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五百字的作文难写,一二百字的片段总能试试吧!

从“美食”“最好玩的地方”“最喜欢的人”等比较简单的话题入手,给孩子布置一二百字的小练笔。

如果孩子觉得下笔有些困难,可以提醒他平时吃了什么、玩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当孩子绞尽脑汁写下一个不错的小片段时,适当地给予肯定,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也许作文中会出现一些不合主流的表达,不要急于苛责。

认可他另类的眼光,呵护他稚嫩的想象,也许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对写作的抗拒心理。

家长言传身教很重要

努力营造专注的氛围

三年级以前的双休日,我像只不归巢的鸟儿,在草地上撒欢儿,妈妈天天要在家门口怒吼,把我抓回书桌前。

回忆起来,光是陪我学习都把妈妈累得够呛。

迷上阅读之后,我的父母只要看到我在读书,就会自觉地保持安静,为我创造一股读书的氛围。

读到投入时,我甚至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通常一下午就能读完一本小说。

我曾经因为这种专心,差点发生意外事故,还被同学写进了作文,令我很不好意思。

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写作的初期,还不能做到长时间专注,这就需要家长搭一把手。

如果家长在一旁读书或工作,与孩子共处一室,一方面能有效发挥家庭榜样的作用;

另一方面,家长的陪伴会令孩子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更有助于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可以说是一种双赢操作。

亚洲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从小就展露出对音乐的喜爱,但总是调皮贪玩,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弹琴。

比起严厉的批评,妈妈叶惠美选择亲自监督和陪伴,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为他创造了良好的练习氛围。

周杰伦在采访中谈及童年,总说最要感谢妈妈,还专门出过一张专辑来赞美自己的母亲。

如今人们的教育意识大大加强,在实际言行上却做不到贯彻一致。

可以说,多数家长的支持最终都流于口头,流于形式。

一边高喊口号“你在书房认真读书,别的什么都不要管”,一边在客厅与亲朋好友搓麻将、话家常。

每位家长都盼望孩子成人成才,却很少有人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后悔莫及。

其实只要在培养习惯的初期多费点心、多使点劲,等到孩子把习惯练成自然,家长便一劳永逸了。

这才是一种高级的“坐享其成”。

今天以亲身经历分享了最能提高写作能力的三件事:

泛读+练笔+陪伴

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如果家长们还有什么独家妙计,也请和我们多多分享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