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吃货新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文|庆哥历史解析
战场打仗拼的不仅仅是士兵的作战能力,还有对于时机的把握等各种因素。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有巨大优势,兵力上来说,国民党军队最初拥有比解放军多出几倍的人数优势;武器上来说,国民党由于有美国的支持,所以武器装备是清一色的先进美式,这对于我党来说是渴望却不可及的。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更是将自己的两大优势发挥得非常彻底,但最终却为何落得个战败的下场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嫡系和桂系之间一直有这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直接导致淮海战役中华东和华中两方面的军队未能得到有效的协调,桂系的指挥官白崇禧直接因为这一矛盾而放弃了指挥。杜聿明虽然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但他与杂牌军的矛盾也没能够得到完美的处理,这样一来,西北地区的国民党队伍似乎就成为国民党被舍弃的一支队伍,在面对解放军的进攻中,他们最终供选择放下武器投靠了我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然而在济南的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总指挥部与已经意识到即将爆发一场规模庞大的战役,但是并没有为之付诸行动。黄百韬的第七军团仍然在海州驻守,许多战略要紧的地方都没有重兵把守,仅仅依靠地方部队是难以抵抗解放军大军压境的。国民党总指挥的这一做法就给了我们充足的机会,先是切断了和徐蚌地区的联系,通过徐蚌会战顺利解决掉了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再在路上伏击前来营救的援兵,这样一来,国民党队伍被我军消灭了大半,反而失去了作战的先机。
接着,杜聿明指挥下的几个兵团在撤退的过程中更是失误连连,使其丧失了原本的大好机会。其不但没有制定详尽的作战计划,当时国民党队伍内部更是军心涣散,士兵慌不择路,严重阻碍了行军的进度。不仅如此,邱清泉为了援助第五军,命令全军上下原地停留一天,这给了我军追上杜聿明部队一个大好的机会。最终,杜聿明部被解放军团团包围,全军覆没。
最后,黄维的12兵团本来可以与其它兵团合并前进,但是国民党总指挥一意孤行,不听从他人的建议,强行命令黄维率领12兵团孤军深入。再加上黄维对于局势没有一个清晰的掌握和认知,导致带领数十万人集体进入解放民埋伏好的包围圈中,就这样,黄维的12兵团被人民解放军悉数消灭,下场凄惨。
综上,国民党部队将自己手中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将原本拥有的巨大优势拱手相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指挥部未能对战事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这才导致淮海战役的失败。你关于中国解放战争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与小编多多交流哦~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