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領導不管這些,一廂情願地組織團建,想要讓員工去感受拓展訓練帶來的心靈震撼,進而激發團隊意識。有的領導認爲團隊應該加強凝聚力,但並不瞭解員工是怎麼想的,很可能他只是想要換個崗位,或者給的任務不那麼重。

去年的時候,公司提前三個月開始組織團建。

領導在季度初的會議上,宣佈了當季度的銷售激勵方案,並把團建作爲一項福利強行洗腦了一波。

那個季度員工努力,市場給力,提前十天就完成了銷售任務。

大家一邊欣喜地悄悄打着算盤看自己能拿到多少獎金,一邊也期待着領導安排個輕鬆愉悅的團建活動。

在當季度的最後一個週末,領導把我們召集到城邊山腳下一個農家院裏,開展了爲期兩天的所謂團建。

第一天,頂着大太陽,在35°+的戶外,玩了3項挑戰人性的拓展項目。晚上大家夥兒齊刷刷坐在大院子裏看露天電影,片子很有教育意義,不然也不會被蚊子咬的滿身大包還不敢走。

第二天,驕陽仍似火,魔鬼訓練繼續。但晚上終於不用被看電影了,換成了集體感恩項目。大院子裏連燈都沒開,大傢伙黑燈瞎火地聽着領導們的輪番感恩演講,特別是大領導,足足感恩了一個小時,從兒時到昨天,甚是深情。講完後燈光一亮,鼻涕眼淚一大把,還沒來得及擦,是真投入啊。

那次團建,回來後第二天就有8個員工請假,一個月後辭職了5個。也可能跟團建沒關係,但事情就是發生了。

其實,團建的初衷往往是好的,大傢伙放下工作淬鍊身心,凝聚向心力,多好。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團建成了很多人心理的沉重負擔,越來越恨。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下面這幾種情況。

1、“一廂情願式”團建,員工明面上點贊,暗地裏罵娘

有的領導認爲團隊應該加強凝聚力,但並不瞭解員工是怎麼想的,很可能他只是想要換個崗位,或者給的任務不那麼重。

但領導不管這些,一廂情願地組織團建,想要讓員工去感受拓展訓練帶來的心靈震撼,進而激發團隊意識。結束後,還大肆宣傳,甚至讓員工寫感想。

員工表面上無法拒絕,只得一臉冷漠地鼓掌喝彩,扭身出了公司就恨不得跳腳罵娘。

2、“強行洗腦式”團建,領導慷慨激昂,員工呵呵一樂

有的領導總感覺自己是衣食父母,員工應該對他給發工資這件事感激涕零。

爲了激發員工潛藏內心的感恩之情,煞費苦心,不惜以身作則,強行洗腦。

然而,這個年代最不缺的就是雞湯,隨處可見的洗腦文已經看過太多了,互聯網興起之前的那些套路,實在難以奏效。

3、“白嫖摳搜式”團建,以爲省了費用,實則丟了人心

有的領導精打細算,與其去掏錢找場地找教練來搞團建,不如換個“親近大自然”的主題,捎帶着把團建搞定,不花錢,還能辦事,自我感覺良好。

對了,時間也有充分考慮,工作時間是不行的,耽誤幹活,所以週末或假期比較合適,反正時間也不屬於公司的。

事實上,這種摳搜的方式,不僅無助於團隊建設,反而更容易讓員工寒了心。

因此,隨着員工經歷越多,如果團建還只是流於形式,或歪曲本意,反覆炒冷飯,那麼,員工不恨纔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