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蘇州) 蘇州就是古時的姑蘇,春秋時期吳國的國都。吳王闔閭攻打越國的時身亡,他的兒子夫差臥薪藏膽爲其復仇,這就是那個傳頌世間的故事。虎丘就是闔閭遺骸所葬地方,物換星移幾度秋,墳墓已經荒草叢生,傳說埋有吳王寶劍的池子也已經乾涸,顏真卿所寫的虎丘劍池幾個大字也空殘留在斷草間的石頭上。

寒山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詩詩選中的這首詩膾炙人口,所以到蘇州的日本人必定會對寒山寺充滿期待和空想,如果去了就會尋找詩中的景象。可惜雖說寺廟有着悠久的歷史,但近年卻重修惡俗。

楓橋夜泊詩碑 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的第一塊詩碑,爲宋代王硅所書,但因屢經戰亂,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復存在。而後是由明代的文徵明重寫,但也因數次大火而毀壞。埋在荒草瓦礫之間,在1911年重建的時候,嵌於寒山寺碑廊壁間。現在的碑是清末的大儒曲園俞樾所寫。上面的“江楓漁火”被認爲應該是“江村漁火”。

尼姑庵(蘇州) 中國的佛教的現狀是退而不振的,竟還有中國的寺院佛教將會滅亡的說法。雖然如今的佛教只存有表面的勢力,但在中國民衆的宗教生活中能夠調動羣衆的還是佛教。中國的寺廟和外界幾乎切斷了關係,門外不出和教義絕密,極端忌諱在街頭獅子吼這種積極的活動。一日拜訪蘇州的尼姑庵的時候,看着讀經的同時還要將洗滌的衣物晾在向陽的地方的尼姑們,頗有感觸。

演戲 在江南搭建在廟前的舞殿上,現在在上演一出武戲,這應該是一出慶祝或祈禱成功的獻納戲劇。像水車一樣來回揮舞着槍的手,讓羣衆熱血沸騰地在春雨中觀看,可見中國人對戲劇的喜愛,這種舞臺會搭建在富人的家中,也會有在慶典或節日的時候公招演員的風俗。

天堂(上海) 滄桑之變這個詞雖然有些過時,但形容上海再貼切不過。人口一百五十萬,掌握着中國貿易的一半,今日的上海僅僅在一個世紀以前還只是黃浦江上的沼澤地,誰也沒想過這片蘆葦地會發展成如今這樣吧,而有這樣的極速的發展,黃浦江的水運功不可沒。坐在汽船上渡江的人,尚未看到上海,也可以知道這段時間的消息和上海的繁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