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上海升學與大家分享了一位“劍橋爸爸”的教育經(點擊這裏瞭解),今天要登場與大家分享的是一位“牛津媽媽”,她就是目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專業讀大二的彭同學(Jim)的媽媽張女士。

一家人在牛津制高點暢想未來

Jim小學就讀於上海打虎山路外國語小學,初中就讀於楊浦實驗初級中學,高一就讀於七寶德懷特,高二轉學到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後考入牛津。

張媽媽工作非常繁忙,但她十分關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如今,隨着孩子遠赴異國求學,張媽媽開始有時間來沉澱、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經驗教訓。

張媽媽有何過來人教育心得要和大家來分享呢?來看上海升學的報道。

1

"

孩子很小的時候,如大多數媽媽一樣,我期望培養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但是從未想過他將來能考上牛津大學。

"

在張媽媽看來,娃小時候很貪玩,並不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他身上卻擁有值得稱許的品質——善於思考、喜歡刨根問底,並富有強烈的質疑精神。

“這可能是他後來被牛津大學錄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在Jim成長經歷中,有讓她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隨着Jim在學科上逐漸喜歡上數學、物理,尤其喜歡推導公式,在初中時看《時間簡史》的過程中,竟大膽提出愛因斯坦的公式有錯誤。

初中生想要挑戰愛因斯坦?!

“雖然意外,但當時我們並不覺得他的這個念頭很瘋狂,反而,我們鼓勵他去進一步學習、證明自己的觀點, 也帶他去和有關同事朋友討論。”

後來,隨着學習不斷深入,直到進入高中階段後,孩子才認識到了“愛因斯坦是對的,而自己出錯的原因是學得知識太不夠啦”。

張媽媽對此非常欣慰,在她看來,對錯不重要,關鍵是學習的過程以及孩子在此期間的探索和收穫。孩子當時寫的推導、證明“論文”至今她都好好保存着。

回顧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張媽媽覺得自己和愛人做得最好的一點是“用遠視的胸懷來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不是用近視的眼光聚焦在當前的成績上。”

張媽媽坦言,孩子小學、初中階段學習成績都只是“中不溜”,一直到初三才開始出挑。進入國際高中後,前兩年成績也只是中等偏上,直到第三年纔開始拔尖。

眼下很多家長整天盯着孩子這次考試第幾名,一旦沒考好,就十分焦慮,張媽媽卻覺得“大可不必”。“小學、初中階段,多讀書、培養興趣愛好和好習慣比好的學習成績更重要。”

那麼,張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她鼓勵孩子廣泛涉獵、多閱讀。

記得有一次恰逢期末考前一天晚上,Jim在房間裏看《時間簡史》到半夜,被張媽媽發現,因爲此事讓張媽媽發現了他的興趣點,同時更加動腦筋呵護他愛讀書的好習慣。

還記得孩子小時候很喜歡背誦古詩,爲了參加古詩文大賽,張媽媽幫助他精選詩詞書籍,Jim專門花了好多時間把其中一本書的古詩詞全部背出來,因爲這段經歷,孩子現在也時不時喜歡寫詩自娛、抒發感情呢。

她要求孩子上課要認真聽講,養成做事高效、專注的習慣,反對磨蹭。

“我們要求孩子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我們從不給孩子佈置額外的功課,但我們告訴他不能磨蹭,只要完成課內學習任務,剩下的時間就都是他自己的,可以用來玩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所以孩子回家做作業很積極, 通常一回家就很快完成了作業,這樣他就有非常多的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或者做自己的事情。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樣孩子就擁有了足夠多的自由時間獨立思考。”

張媽媽不主張送孩子去課外補習,從小到大,孩子很少參加補習班,僅有一個物理學習班(上海業餘物理學校)還是學校推薦並且是他自己喜歡鑽研的科目。

“學校功課已經比較多了,如果再讓孩子上補習班,相當於把孩子思考的時間都壓榨掉了。我們成人上班一段時間後都需要休假來調整狀態,何況孩子?我認爲孩子一定要有一些自己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和發展自己的興趣。”

Jim的一組素描作品

鼓勵孩子參加藝體興趣班。

此外,張媽媽很注重對孩子進行藝體薰陶,鼓勵孩子參加興趣班。

比如,Jim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堅持上鋼琴和素描課,此外,還上了很多體育興趣班,例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等。

2

"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自身的特點,作爲父母,要想方設法發現他的特質,讓他的特長特質發揚光大。

"

比如,張媽媽觀察到孩子不喜歡死記硬背和重複做題,雖然進入初三後,他的學習成績已經開始在班級裏出挑了,但當時考慮到孩子的學習興趣點和特長,張媽媽還是決定給孩子選擇國際學校。現在看來,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因爲國際學校的確給予了孩子足夠多的自由時間。

Jim高中一開始唸的是七寶德懷特,學習的是IB課程,“IB是很好的課程,要求孩子全方位學習和發展,我很認同IB全人教育的理念,但顯然並不就是最適合我的孩子。”

張媽媽不得不承認,孩子有着嚴重的偏科。他對數學、物理特別着迷,不僅如此,他課外還自學了很多,但他文科不是特別好,甚至有些“拖後腿”。

Jim讀了一年IB之後,張媽媽終於下定決心轉學,Jim高二轉學到了光華劍橋,學習更適合他的A-LEVEL課程。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並正確的選擇,印證了‘只有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這句話。轉讀A-LEVEL後,孩子最明顯的變化是他學得比較開心,因爲不是特別擅長和喜歡的課程可以不學,他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和發展自己熱愛和感興趣的學科,高二他竟然拿到了4個A*。特別是物理還拿到了大獎!這裏也要特別感謝學校的老師們,特別是班主任物理老師的付出!”

雖然高中讀了一年IB課程,但張媽媽不覺得是走彎路浪費時間,恰恰是通過不同體系的學習體驗,各個科目都有所涉獵,既打了基礎又讓孩子知道了自己更擅長的點。

張媽媽笑稱孩子高三階段他們夫妻倆有兩個“沒想到”:

一是沒有想到:孩子在相當於是裸考的情況下參加的比賽、競賽竟然能夠拿獎, 比如參加了英國物理奧賽,居然一鳴驚人地捧回了超級金獎。

二是沒有想到:孩子竟然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考取了世界頂尖學府牛津大學。

張媽媽感慨:你每天在課外的學習、思考上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可能不一定在校內一時的學習成績上體現出來,但是開卷有益,學習本來就是融會貫通、厚積薄發的過程,牛津大學的面試過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教授發現了他的亮點,所以才最終被名校錄取。”

3

如今,隨着孩子遠赴異國求學,張媽媽開始有時間來沉澱、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經驗教訓。

回顧往昔,張媽媽覺得自己其實可以在以下幾方面改進:

1

少嘮叨,作爲父母要儘可能放手

“回過頭來看,我覺得我們在孩子的生活上、細節上管得太多,作爲父母還是要站在邊上,多觀察、多思考、多引導,而不是多嘮叨。”

她表示,孩子在青春期階段,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逆反,現在回想起來,孩子在這個階段其實已經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並且有強烈的意願想要自己做決定,家長如果橫加武斷地要求這樣那樣,很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實際上,如果能觀察孩子、順着孩子的想法,引導他,也就不存在逆反了。

她舉例,孩子喜歡物理,家裏堆了很多實驗器具,但考慮到危險,她不想孩子在家裏做實驗,母子倆經常爲了這個爭吵,現在想來,其實這個也是孩子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作爲家長,她不應該阻止,而是想辦法怎樣讓做實驗變得更安全。

2

培養孩子有一個能持之以恆的體育愛好

張媽媽一貫主張讓孩子積極參加各類體育鍛煉。Jim小時候學過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等,不過,雖然學了很多項目,也都學得不錯,但沒有一個是長期堅持的。

“體育鍛煉很重要,但關鍵是堅持。我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每天堅持進行的運動愛好,比如跑步、游泳等。現在孩子在國外,學習任務很重,這就更要求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 所以我非常希望他能有一個持之以恆的運動愛好,既能鍛鍊身體、培養毅力,又能讓緊張的學習放鬆。”

結語

最後,張媽媽想對上海升學的家長粉絲們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都不可缺席。除了溝通、理解、陪伴,和孩子做朋友,還要與時俱進地學習,才能當好家長,並在最關鍵的時候,幫助孩子做好選擇。

RECOMM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