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由于指挥者战术上的失利,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失败,致使滇西大部分国土沦为殖民地,被视为生命要道的滇缅公路也因此被日军切断,任何物资都无法进入。卫立煌在这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远赴云南顶替陈诚,担任由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两支野战部队及其他支持部队组成的远征军的总司令,与日军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斗争。日军截获这一情报后,立即任命以铁腕闻名的寺内寿一与之抗衡。卫立煌上任后,为方便了解敌情,更好的把握战机,将远征军司令部从昆明移至距前线不到50米的马王屯。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各级司令部效仿并逐次推进。为提高队伍的战斗力,他从美国盟军总指挥处借助力量,从印度调来大量有经验的教官,从实战角度出发,进行大量的战前紧训。

经实地勘察后,卫立煌发现,若想以后打通滇缅公路并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军事要地,就必须出其不意,强渡怒江,将松山这个“眼中钉”拔掉。1944年5月,随着一声炮声,渡江战役正式打响。有“活动要塞”之称的炮兵第十团被调入阵地,以破坏敌人方阵线的方式进行佯攻,以此来掩护主力部队渡江。卫立煌亲临前线,从容不迫,冷静指挥,在战争史上写下了五个军团强渡怒江,仅一人落水伤亡的辉煌成就。渡江战役后,于1944年6月进攻松山,史称松山战役。由于松山绵延不绝,海拔较高,其中藏有日军数万,卫立煌决定,先用榴弹炮和山炮及空军进行炮火攻击,充分发挥炮火优势,以此掩护工兵掘地前行,待到敌军阵地后与敌人进行肉搏。

同时用7吨炸药炸毁敌军堡垒,最终于9月7号成功收复松山阵地。松山战役前后历时95天,中国军队以8000人伤亡的代价,全歼了日军,日军无一人生还,堪称是抗战时最有血性的战役。松山就像一个活的纪念碑,以骄傲的姿态,对外来侵略者警示,对后人以告诫:“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松山战役的胜利,不仅除掉了最硬的钉子,打破了滇缅战场中日对抗的僵局,从而为打通滇缅公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极大的提高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中国抗战大反攻就此拉开。

笔者认为,中国人民之所以成为一盘散沙,是因为在抗日过程中缺少了主心骨。无数战士为抗日战争,为祖国复兴,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中国人民不屈的灵魂。纵使山地战更难攻打,纵使牺牲更大,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他们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是中国军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虽伤亡惨重,却有不屈不饶的灵魂,面对敌人毫不退缩,敢于亮剑,敢于牺牲,这,就是亮剑精神!这,就是中国军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