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条遗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赵匡胤对待前朝竞争对手后代的宽容和胸怀,这在封建帝王中很少能够做到。赵匡胤在石块上曾经留下了3条遗训,其中一条是关于对待柴氏子孙的,遗训中这样说:柴氏子孙不得加刑,即使谋逆,只能赐其狱中自尽,也不能连坐,也不能遭刑杀戮。

用“狡兔死,良弓藏”来评价古代封建社会的帝王最为合适,尤其是开国皇帝。打天下时个个礼贤下士,一旦坐拥江山则个个疑心甚重,甚至拿刀霍霍指向功臣。
“伴君如伴虎”,把封建的社会比作老虎尤为恰当,习性无常,当然也有个别为人宽厚的帝王,如李世民、雍正、赵匡胤等,但是最讲情义、为人最为宽厚的非赵匡胤莫属。
如果说赵匡胤是封建历史上“最讲情义”、“最厚道”、“最有胸怀”、“最宽厚”的皇帝,相信没有人会反驳,因此也可以说,赵匡胤是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皇帝。
杯酒释兵权体现了赵匡胤对君臣情义的重视。
杯酒释兵权虽然本质上还是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但是其所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使得掌握军权的实权派人物主动放弃兵权,避免君臣关系矛盾激化,与卸磨杀驴的刘邦、残忍的朱元璋相比,赵匡胤明显更加注重情义。
赵翼赵匡胤这样评价:“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然正当兴王之运,所至成功,固无事诛杀。”
誓碑3条遗训展现赵匡胤温厚个性。
赵匡胤在石块上曾经留下了3条遗训,其中一条是关于对待柴氏子孙的,遗训中这样说:柴氏子孙不得加刑,即使谋逆,只能赐其狱中自尽,也不能连坐,也不能遭刑杀戮。这条遗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赵匡胤对待前朝竞争对手后代的宽容和胸怀,这在封建帝王中很少能够做到。
遗训的第二条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也无法找到类似者。
遗训的第二条这样描述:“不得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由此可见赵匡胤对待臣子的宽容与仁厚,在封建社会因上书言事被杀的忠臣不计其数。
范仲淹曾经评价赵匡胤说:“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赵匡胤作为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终结者,从新恢复了华夏一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影响力甚大,其宽厚待人的胸怀,在古代封建帝王中无出其右。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