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以史爲鑑,可知興替。以古窺今,我們更應該從羅馬帝國的教訓之中學到些經驗。暴力征服能夠實現的僅僅是一時,想要萬古長流,需要的還是以心換心的交流。一個嶄新的民族出現,更加需要的是共同的努力。
公元前750年,羅慕路斯建立羅馬,正式擔任第一任國王。在經歷了百年血與火的征戰後,羅馬發展成爲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帝國。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地中海成爲其內湖,在拉丁平原無人能夠與之抗衡。
直至公元395年,羅馬分裂,稱東西羅馬。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在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至此羅馬帝國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一、歷史的疑問:爲什麼歷史上只有羅馬帝國,卻沒有羅馬民族?
無可否認的是,它與秦漢時期中國,都是古代世界的強大帝國。在中國的秦漢時代,羅馬便已經在歷史上留名。
然而,這樣一個強大而龐大的帝國,卻沒有與自己相對應的民族誕生。在歲月的見證下,歷史書上記載的只有羅馬帝國,卻從未出現過羅馬民族的字樣。我們也不禁發問:爲什麼羅馬帝國沒能搞出一個自己的羅馬民族出來呢?
二、帝國無法擺脫的陰影:古羅馬大佬們對城邦制度的信任,羅馬戶口成爲了香餑餑。
(1)王政時代的影響:凱撒、屋大維等大佬對於城邦制度的一致認可。視其他被征服地方爲殖民地。
羅馬在經歷過羅慕路斯、圖魯斯·赫斯提裏烏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等幾位國王之後。最終在屋大維(即奧古斯都)時期,進入了帝國時期。然而,此時雖然是稱爲羅馬帝國時期。
在羅馬城這個露天博物館之中,暮色餘暉籠罩着鬥獸場,讓人內心不禁蒙上一層陰影。與這樣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作爲中心的羅馬城,羅馬城內,凱撒穿着中國的絲綢出席盛宴,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2)所謂的“香餑餑”:羅馬城外民衆日思夜想的羅馬戶口。
在羅馬帝國之中,除卻羅馬城的公民,其他的地區人民都是不被看重的。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作爲原來帝國主體的羅馬公民的數量規模都是比較小的‘’所以,元老院那些掌權的大哥大就發話了:宣稱只要能夠拿到羅馬戶口,他們就能夠翻身做主了。
三、被地域瓜分的羅馬:山水不相通的帝國境況與行省制度下的各自爲政共同導致了羅馬民族的難產。
(1)地域的障礙導致民族同化幾乎難以實現,羅馬民族的想法缺少生根發芽的土地。
地域的障礙是古時候文明交流一直存在的攔路虎,這個問題在羅馬帝國之中也是存在的。在地中海這片區域中,高山大海將城邦盡數阻隔。在那個交通極度不發達的情況,文明交流的難度被大幅度提高。當然,作爲是橫跨三大洲的羅馬帝國來說,統治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沒有共同的民族歸屬感,讓羅馬民族的出現變得遙遙無期,直到公元十五世紀,都未能順利降生。
(2)行省制度下,大佬各自爲政埋下了分裂的苦果,羅馬民族成爲了一場空想。
四、後人對於這一謎團的回答:正是因爲空有羅馬帝國,才導致羅馬民族未能如願。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被征服的民族之間互相不認可,依舊保留着獨立的民族認知和文化體系,因此羅馬帝國一直在從事的僅僅是征服活動。從未有過統一,何來民族認同,自然不會有羅馬民族的出現。
羅馬帝國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帝國,而是一個多元民族的普世帝國,就這點來說,並沒有一個始終代表羅馬帝國的主體民族。
從這些跡象可以看出正是因爲羅馬帝國的存在,帝國架構不盡合理,使得羅馬民族很難出現,並且繁衍生息。
結語:
這也是爲什麼羅馬帝國花費數百年的時間,都沒有培育出一個羅馬民族,留下了這令人扼腕的歷史回聲。
參考書籍:
《希羅多德歷史》
《劍橋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史》
《後漢書》
《全球通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