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支笔筒看四季更迭是一种什么体验?

春有杨柳依依,

夏有荷花亭亭玉立,

秋有菊花盛开,

冬有梅花朵朵,

寥寥几笔,穿越四季

何其妙哉!

光明烙画

这就是光明烙画新制的笔筒,

接下来一起来走进笔筒的历史吧!

笔筒的历史

笔筒是除了笔、墨、纸、砚之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品,也是文房用具中器型变化最小,装饰方法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为使用方便,很快便风靡天下,至今还盛而不衰。

光明烙画

笔筒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但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光明烙画

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明屠隆《文具雅编》载:“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拼榈者佳。”

光明烙画

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红楼梦》第四十回:“案上堆着……各色笔筒。”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