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毫无疑问,“王人美”这个名字在美感上,是无法和“王庶熙”相比的。王庶熙原先在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任职的三哥王人艺,只得带着她逃亡去了上海。

随着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国家刚刚从封建过渡到民主,所以在这一时期,许多文艺事业都欣欣向荣。但与此同时,一些封建陋习也还在延续,比如包办婚姻和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等。所以即便是到了民国,女性的地位也没有比清朝那会高多少,有钱人该纳妾的照样纳妾。但有一些女性比较突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于1914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王庶熙,就是这样一位女性。王庶熙的父亲王正权是一名老师,曾任教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在王庶熙还只有7岁时,母亲就因脑溢血而病逝。5年后,12岁的王庶熙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但也是在这一年的夏天,父亲王正权便因被黄蜂螫咬后化脓病逝。还只有12岁的王庶熙,就这样成了孤儿。
1927年9月,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合并。此后,国民政府开始迫害左派人士。王庶熙原先在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任职的三哥王人艺,只得带着她逃亡去了上海。抵达上海之后,王庶熙决定努力学习、养活自己,为哥哥姐姐减轻一点负担。通过自己的努力,王庶熙考上了黎锦晖创办的上海美美女校学习歌舞。
黎锦晖觉得“王庶熙”这个名字,好听归好听,但不容易让人记住,可能会影响她未来的发展。于是黎锦晖便打破女性不入家族辈分的旧习,将她列入王家的“人”字辈。因为她长相甜美,便为她起名为“王人美”。毫无疑问,“王人美”这个名字在美感上,是无法和“王庶熙”相比的。但就是这个带着一股土气的名字,帮助她在上海滩火了起来。1932年,王人美主演的电影《野玫瑰》上映,王人美一举成名。
成名之后的王人美片约不断,曾先后出演了《渔光曲》、《风云儿女》、《壮志凌云》、《关不住的春光》等影片。虽然是一个“戏子”,但王人美绝非俗语中所说的“戏子无义”。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后,王人美不仅拒绝给日本人拍电影,还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因为自己是个演员,她还出演了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后来因为战争态势,王人美也跟着去了大后方。
在昆明,王人美积极做贡献,做了一个中华儿女该做的事情。抗战胜利后,王人美在我党的关怀下前往香港避难。新中国成立后,王人美再次回到广州,受到了广州市市长和的设宴款待。1979年,王人美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2005年,王人美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之一,去世18年后,她终于得到了属于她的荣誉。王人美的成功,离不开她那略显土气却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她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