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市經歷了一波上漲之後,2016年10月,樓市調控升級,隨後,一是瘋漲的一線城市暫時放慢了腳步,不過,前期漲幅較慢的三四線城市,卻迎來了爆發,很多三四線城市買房基本靠搶,而且如果不是全款,還很難搶到,瘋狂程度,一點也不必一二線城市差。就幾年的時間,三四線城市,甚至很多縣城,房價都超過了一萬,據去年有機構數據顯示,全國房價超過一萬的縣城已經超過一百個,那麼,是什麼支撐起了縣城的房價上漲呢?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前期漲幅較慢的補漲;二是棚改的貨幣化改造;三是各類炒作因素。當然,更多的人應該會覺得,三四線的房價漲,主要都是靠炒作,的確是這樣,很多在一線二線炒房受阻的資金,都轉戰三四線樓市,而這種結果就是房價越長越高,不少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逼近二線城市甚至新一線城市,一個人均收入兩三千的縣城,房價一萬多,這種情形,的確令人喫驚。

對於很多購房者來說,他們想買房,面臨的現實問題是,想到一二線城市去買,但是資金不足,又受到限購的限制,可是三四線房價又這樣高,很顯然已經高得有些離譜了,投資價值好像沒那麼高了,到底還能不能買呢?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曾多次分析過,未來的樓市,分化將加劇,隨着人口向一線城市羣、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流入,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成爲被虹吸的對象,人口外流,經濟緩行,房價必然難以有較大的增幅,能不下降就已經很好了。如果從投資價值的角度來看,一線和強二線城市,一定是首選。

但是有人也說,現在的錢只能在三四線城市買房,該怎麼辦呢?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三四線城市,都不能買,也有比較強的三四線城市,有經濟基礎,有人口支撐,產業發展趨勢也很好,未來前景很不錯,這類其實就是可以買的,但是,到底該怎麼看呢?前不久和一位多年炒房的朋友聊天,他提出了幾點,很具有參考意義。

想知道一個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買,只要去幾個地方轉一轉,就知道了。

當然,首先就是售樓部和樓盤現場了,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到售樓看什麼?花點時間,去看一天,一天下來,來真正看房的有多少人,如果你真的在售樓部呆一天,一定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有些售樓部人很多,而有些人煙稀少,這就基本很容易判斷了,大家都不來看房,樓市行情定然不好。另外,要去樓盤現場,去外圍轉轉,看看周邊是不是有很多同樣的工地,這個樓盤與其他的樓盤有什麼不一位,位置是不是更好,建設是不是很積極,安全是不是到位,更方面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對樓盤、行情等都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了。

第二,就是去人才市場去看看,絕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都屬於人口流出型,當地的年輕人很少,而且求職者也不多,大家去看,如果這個地方人才市場人很少,或者人多,但基本都是年齡比較大的,這些地方,一定是人口流出型,經濟發展動力肯定不足。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這個地區的投資價值就會比較低。

第三,就是去當地的開發區去轉一轉,爲什麼要去開發區?過去幾年,各地方都集中精力搞新城區、開發區,但有些地方搞得有聲有色,而有些地方卻死氣沉沉,一個開發區的狀態,其實代表着這個地區的未來和朝氣,如果開發區人煙稀少,蕭條不景氣,那這個地方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就很一般。

綜合起來看,雖然只是從外圍的一些地方去轉,也能看到,這個地方的產業和經濟如何,人口流向如何,樓市行情如何,如果這些信息都瞭解清楚了,一個地方的房子值不值得買,不就很容易判斷了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