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唐服流雲天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奧托說,希特勒不是一匹馬,而是一隻虎。“一旦把你摔下,他就會永遠將你除掉”。格里戈爾反駁說,他能駕馭元首,因爲希特勒畢竟“是個軟弱的人,性情好,又忠誠老實。你不知道他多重視我的話,他經常對我說,格里戈爾,你又對了。若是沒有你,我會變成什麼人呢?你以爲他會對施特萊徹講這些話嗎”?到了1927年底,從表現看,希特勒在處理人的問題上,不但能個別處理,也能集體處理;在重新建黨的問題上,很明顯,他的興趣在於長遠目標。進而言之,有些東西他已看到,而他的顧問們卻沒有:在發動大規模運動以擴大黨的基礎前,他必須抓住某件公衆急於解決的事件,在這基礎上再動員工人和市民給予支持。同樣重要的是,他也需要某種明確的世界觀作指引。這,他在一年後便得到了;但,他所需要的事件都在兩年後才產生,且產生在紐約市的華爾街。新春到了,柏林的黨禁也已解除,接着,戈培爾的政治能量爆發,企圖在行將到來的國會大選中大顯身手,取得大勝。雖然他的主要興趣在於工人,但他也號召國家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埋葬他們的分歧。“國家主義與社會主義是互爲補充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互相反對則亡;團結一致則能革命,能進步。”
5月20日的全國大選,對戈培爾個人說來,是個勝利,因他被派往國會;但對於元首,卻是個失敗,因爲黨只選出另外11名代表。在過去兩年中,納粹喪失了10萬張選票和兩個席位。這個損失既不是希特勒的責任,也不能怪罪組織不善,而是由於經濟狀況良好和缺乏一個關鍵事件使然。只提《凡爾賽和約》和“十一月罪人”再也贏不了選民了。政客們常常是在最後才能看出某種新趨勢的;當晚集合在慕尼黑黨總部裏準備慶祝政治大突破的納粹精英,被慘敗的數字搞得垂頭喪氣——數字是由通信員騎自行車送來的。希特勒於深夜前後纔到達。他置沮喪的氣氛於不顧,向他的追隨者發表了一篇富於哲理的,幾乎是超然的演說,使大家好生驚奇。老政客們原以爲,他們將聽到的不外乎是個失敗的領袖的評論。但希特勒卻大談其他兩個工人階級的政黨——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所取得的健康的成就。他既不貶低他們的勝利,也不把它看作是納粹黨的失敗,相反,他對這兩個“敵”黨擊敗了德國溫和的中間派和右派政黨一事,好像很高興,雖然高興得有點奇特。與他的同志們不同,元首覺得,政治前途甚爲光明。
大選結束後,希特勒回到了他的靈感源泉地貝希特斯加登。他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瓦申費爾德寓所”,在奧伯薩爾茨貝格。這是一所簡樸的鄉舍,具有上巴伐利亞山區的風格:屋子四周爲一圈木走廊;屋頂上用大石壓住木瓦,以免大風掀起。首次看到這個別墅時,他“被完全迷住了”。幸運的是,房主(某工業家的遺孀)是個黨員,月租才收他100馬克。“我立刻給在維也納的姐姐掛了個電話,把這件事告訴了她,並懇求她前來當屋子的女主人。”安吉拉帶着兩個女兒(費萊德爾和安吉拉·瑪麗亞)前來。安吉拉·瑪麗亞,又名吉莉,是個生性活潑、滿頭淺棕發的姑娘,年方20歲。“她並不是真的那樣漂亮,”不久前已與赫斯結婚的伊爾塞·普羅爾回憶道,“她倒是有維也納姑娘那種著名的魅力。”幾個評頭品足者(包括漢夫施坦格爾在內)說,她“是個頭腦空虛的小蕩婦,既沒有頭腦也沒有性格,有的是一位女僕般的粗俗的青春”,但是,大多數人,包括赫侖納·漢夫施坦格爾,都喜歡吉莉。赫侖納認爲,她“是個相當嚴肅認真的好姑娘”,絕不是個喜歡打情罵俏的女人。攝影師霍夫曼說她“是個逗人喜愛的姑娘,她那副天真爛漫、無憂無愁的神態,令所有人傾倒”。另一方面,他女兒亨利埃特·霍夫曼又覺得她“粗俗,好搬弄是非,還有點愛吵嘴”,但,與此同時,霍夫曼又深信,“嬌媚得極誘人”的吉莉,是元首的唯一解語花。“若吉莉要去游泳……對希特勒,這比重要的會議還重要。帶着盛得滿滿的野餐籃,我們便開車到湖邊去。”連吉莉也無法讓元首下水。他說,沒有一個政治家願意在游泳池裏被人照相。
他們的年齡相差19歲,與元首先前的情婦米茨·萊特的年齡差距不大。據米茨自己說,出於一時嫉妒,前一年夏天她曾試圖自殺。她自殺的方法是頗奇特的:她將曬衣繩一頭系在門上,另一頭繞着脖子,企圖將自己勒死。在她失去知覺後,她姐夫救了她。在與吉莉謹慎小心地發生的桃色事件中(很可能從未有過性行爲),喫醋的倒是希特勒。一天,赫斯太太回憶說,吉莉將下一次“法興”狂歡會上她想穿的衣裳畫了出來讓他看。“穿這種衣裳,你還不如光着身子去好了!”他一邊怒氣衝衝地說,一邊把合適的衣裳畫出來。那時,她更生氣,比他還生氣。她拾起那幅畫,跑出門外,砰的一聲關上門。希特勒很是懊喪,不到半小時便又找她去了。
新書的出版,倒也彌補了愛情生活的失意。這本書體現了他的人生哲學,他的政治信念與個人信念的統一。表面上看,這本書沒有什麼系統,但他的直覺力卻是極勻稱的;從過去4年來他的演講和談話看,爲了尋找這種思想,他在自己心靈的莽林中有條不紊地砍殺出一條通路。從寫給梅克斯·阿曼的頭幾行文字看(“政治是形成中的歷史”),很明顯,他已開始冒大險。在這本書中,希特勒的一條主要結論是,從達爾文那裏得來的信念也許是對的。這使他將自我保存與生存空間論緊緊地聯繫起來。“生存空間的侷限迫使人們進行生存鬥爭;然而,爲生存空間而進行的畢生鬥爭卻又包含進化的基礎。”結果是,各民族之間永不停息地鬥爭,而鬥爭的勝利,只能歸於一個嚴格地、專心不二地獻身於種族、人民和血的價值的民族。標準一旦降低,純血若與劣血相混合,滅亡也就近在眼前了。“到那時,猶太人便可用任何形式登記,這個國際放毒者和腐蝕者就會不遺餘力地將這種民族連根拔掉,腐蝕掉。”這是希特勒首次闡明其術語,也是首次將種族、人民和血緣的價值與對猶太人的仇恨交織在一起。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