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足協的U23政策也讓一些年輕球員輕鬆獲得高薪,只要該球員有過留洋經歷或一些競技上的特點,他們就能得到一份天價合同,這也讓中國足球近些年出現了太多的出口轉內銷,其中丹麥瓦埃勒俱樂部就是經典過渡站。部分中國職業俱樂部管理者,他們可能聽了某位球員的評價,或看了一些資料,就覺得該球員還可以,就花大錢簽約,也不找教練和專業的人去對球員進行評估,這非常容易產生高薪低能的情況。


2020年,中國足球經歷了中甲、中乙部分球隊的退出潮,這是中國職業聯賽不健康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近日,前申鑫主教練劉寅濤接受《東方體育日報》採訪時表示,通過自己在申鑫的親身經歷,點評了中國職業聯賽存在太多“高薪低能”的根本原因。

劉寅濤表示:“2018年底的時候,申鑫俱樂部已經面臨財政困難,但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球員來申鑫踢球。以前的中國球員很容易就可以獲得一份高薪合同,但他們在與球隊簽約之後因爲能力問題就踢不上比賽,但他們坐在場下一樣可以拿高薪。”

“由於中國俱樂部很多管理者並不懂足球,他們將企業管理用於俱樂部管理。部分中國職業俱樂部管理者,他們可能聽了某位球員的評價,或看了一些資料,就覺得該球員還可以,就花大錢簽約,也不找教練和專業的人去對球員進行評估,這非常容易產生高薪低能的情況。”

“足協的U23政策也讓一些年輕球員輕鬆獲得高薪,只要該球員有過留洋經歷或一些競技上的特點,他們就能得到一份天價合同,這也讓中國足球近些年出現了太多的出口轉內銷,其中丹麥瓦埃勒俱樂部就是經典過渡站。”


劉寅濤的犀利點評,真是說出了中國職業足球面臨的金元問題。而留洋試訓曼城的


隨着天海解散,隨着部分中甲、中乙俱樂部退出,如今的中國職業聯賽中的私企也意識到需要學會理性投資,加上中性化命名和工資帽,中國金元聯賽也將告一段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