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今天要说的,就是晚清时期湖南茶陵一个谭氏大家族故事。谭家曾经出了一个历史名人,他的名字叫做谭延闿,熟悉近代历史的人,应该都对他的身份、生平了如指掌。谭延闿名气很大,但他的母亲比较默默无闻,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大家族小妾。

李氏的丈夫谭忠麟,是清末的两广总督,封建旧派人物。他虽然把李氏收房,却并没有给她多少特殊待遇,每当一大家子吃饭时,李氏都得站在旁边布菜、伺候,大家族规矩多,嫡庶分明,等级森严,就算李氏有孕,也只是家中的“底层人物”,必须时刻陪着笑脸本分度日。

生活在新旧交接的年代,谭延闿虽然接受了新派思想,讨厌封建等级制度,却不能改变整个谭氏大家族的家规。李氏过的日子他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为此,谭延闿读书的时候憋着一股劲,每天练字写文章不喊一声苦,13岁中乡试秀才,24岁中会试头名,成清末金榜进士。

然而,李氏并没有因为丈夫的“提拔”就获得身份大改变,她仍然是家中的妾室,面对主母还是得低声下气。李氏习惯了,但她的儿子可看不过眼。谭延闿36岁那年,李氏在谭家去世了,谭延闿连忙赶回老家奔丧,然后目睹了族人要把李氏灵柩从族祠侧门抬出去的一幕。

母亲的经历让谭延闿对封建等级制度厌恶到了极点,他不肯像父亲那样纳妾,终生只娶了发妻一人。可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价值观塑造的影响是终生的,当然这更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谭延闿不是生活在清末民初,恐怕李氏也不会“翻身”,只能一辈子低头无名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