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制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行草書墨跡,縱27.4cm,橫32.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約元豐五年(1082年)。

米芾,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吳人,祖籍太原。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精於鑑別。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此帖爲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啓)尺牘之一。 小行草筆勢飛動,形態曼妙;“天啓親”三大字則一氣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現了“刷字”的藝術特色。署款用“黻”而未用“芾”字,可證作於米氏41歲之前。

該幅鈐有明代項元汴,清代梁清標、王鴻緒及乾隆、宣統內府鑑藏印多方。裱邊有明代董其昌題跋: “米老此尺牘似爲蔡天啓作。筆墨、字形之妙,盡見於此。”收入清宮舊藏《米芾詩牘冊》。

因是信札,所以風骨超逸,通帖觀之,行草相間,愈寫愈見精神。

首行起始,出之以行書,接着以草爲主,行筆迅猛而帶澀勢,圓勁流暢而不飄浮。寫至款字「黻頓首」處,此時筆鋒上的墨已不多,行筆意如遊絲。然而事雖言明,意猶未盡,空紙尚在,遂又筆酣墨飽,縱情揮灑。直至「天啓親」三字雄立乃止。其癲狂怪癖,縱情肆意之態如在眼前。

細觀整幅作品,第一行與後三行的字體不一致,「盛制珍藏」四字展露此作品給人的感覺應是向外伸展但帶有些刻意筆觸;而「榮感日夕」以下卻有信筆寫來,連綿一貫到底之流暢感,越寫越暢快,至最後款字「黻頓首」一筆帶起,末筆往上一挑,附加一點,使整幅作品意更飽滿,氣不外漏。雖然首四字給人莊重,小心翼翼之感,但「榮感日夕」四字調和了上下的意態,由慢而快的速度,把米芾信手執筆意猶未盡的心情表露無疑,更瀟灑寫出「天啓親」三字。

整體言之,此帖竦瘦節體尚多,意態奇出。(瘦節節竦一般形容竹子的挺拔秀立)

局部放大高清圖

釋文:

盛制珍藏榮感。日夕爲相識拉出,遂未得前。見寒光之作,固所願也。一兩日面納次。黻頓首。天啓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