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人們也非常感慨楚霸王的這種豪情和悲壯,但是也有很多人都認爲他的選擇並不明智,起碼在當時的環境下,你還是有着機會的,度過了烏江就回到了江東地區,在這裏也是可以起兵來發展自己的勢力的,可他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也就徹底失去了和劉邦爭天下的最後可能。那麼我們看當時劉邦的形勢,在英布等人的支持下,他就已經掌握了全國絕大多數的地盤了,論實力的話已經沒有人可以和他來對抗了,這個時候項羽回到江東,他也是處在了劉邦勢力的多方包圍下,所以他回去也是沒有成功的可能的,只不過人們非常惋惜他的失敗,做出一個美好的幻想罷了。

項羽一度是最有希望得到天下的人,可惜由於他一系列的失誤,使得自己最終是落得被四面包圍的結果,可即便是這個時候,項羽還是有着翻盤的希望的,但是經過劉邦那邊的心理戰之後,他這邊的部隊就完全失去了鬥志,最終也只能是選擇突圍了。後面就發生了人們非常熟悉的烏江自刎,由於他突圍到了烏江邊上,他沒有選擇過江,而是選擇了以命相搏。
後來人們也非常感慨楚霸王的這種豪情和悲壯,但是也有很多人都認爲他的選擇並不明智,起碼在當時的環境下,你還是有着機會的,度過了烏江就回到了江東地區,在這裏也是可以起兵來發展自己的勢力的,可他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也就徹底失去了和劉邦爭天下的最後可能。爲什麼項羽他會放棄這個機會呢?難道他不知道自己回去還是有着逆轉的希望嗎?
我覺得楚霸王他回到江東也不見得就有希望,首先一點這個時候的江東地區並不是後來那麼發達,這裏很多地方都沒有開化過,而且也一直都不是經濟中心,所以我們看雖然項家是從這裏起兵的,可是沒有在這裏好好經營過。還是因爲這裏的體量有限,沒有什麼支撐勢力的基礎,項羽回到這裏憑藉着他傑出的個人能力,或許可以和漢軍僵持住,可是也最多就是保住自己的一點領地罷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這裏並不是項羽的發跡地,我們看項羽他不是江東的人,他實際上是屬於江北地區的人,整個秦末的活動軌跡中,項羽他是以彭城地區爲自己的核心,這裏也是他一直髮展經營的地方。除了這裏之外,項羽還被封爲了魯公,那個地方也是他核心的根據地,可江東就不一樣了,這裏和項羽的實際聯繫並不大,否則他不可能沒有重點發展這個地方,只能說這裏是他的地盤,可是並沒有什麼稱王的基礎。
那麼我們看當時劉邦的形勢,在英布等人的支持下,他就已經掌握了全國絕大多數的地盤了,論實力的話已經沒有人可以和他來對抗了,這個時候項羽回到江東,他也是處在了劉邦勢力的多方包圍下,所以他回去也是沒有成功的可能的,只不過人們非常惋惜他的失敗,做出一個美好的幻想罷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