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建芳表示,喝牛奶是一種很好的補鈣方式,因爲人體對牛奶中的鈣吸收最好,老年人應增加供給。除了補鈣,劉建芳建議,老年人要注意補鐵,可食用豬肝、家禽、魚類及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

“無論男女,鈣的吸收率隨年齡而變化,老年人的骨量減少便與鈣營養有關。鈣攝入量不足是老年人較爲普遍的問題,而且往往等到出現嚴重的骨質疏鬆,甚至骨折等情況了,才意識到自己該補鈣了。”正值全民營養周,浙江省中山醫院營養科主任劉建芳特別提醒老年人,要關注自身的營養狀況,尤其是注意補鈣。

無論什麼年齡都要注意補鈣

說到補鈣,劉建芳曾碰到過這樣一個患者,令她記憶深刻:70多歲的楊奶奶因爲嚴重的骨質疏鬆,全身疼痛不已,不得不住院臥牀治療,但爲了防止褥瘡等,醫護人員每隔幾小時就要幫她翻一次身。

“因爲骨質疏鬆,楊奶奶的骨頭十分脆弱,輕輕一碰就痛得不行,而翻身的疼痛經歷導致她一看到醫護人員伸出手,就開始大叫起來。”劉建芳解釋,老年人出現骨質疏鬆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楊奶奶之所以會這麼嚴重,主要還是和她的日常生活有關。

原來,楊奶奶自從年紀大了後,喫得就很少,每天只喫那麼幾樣,而且平時也不願意出門活動,整天都是宅在家裏。

“鈣在體內是一個儲蓄的形式,儲蓄得多就用得久,也就是說,年輕的時候鈣補充得好,儲蓄得多,年紀大了後流失得就慢。”劉建芳提醒市民,無論什麼年紀都要注意補鈣,尤其是到了中年。

其中,女性要格外注意鈣的補充。因爲女性月經流失的同時,鈣也會流失。如果是哺乳期,在哺乳的時候,鈣也會隨着奶水流失一部分。“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補鈣。比如有尿路結石的人,就應該聽從專科醫生的建議。”

人體對奶類中的鈣吸收最好

那麼,應該如何補鈣呢?劉建芳表示,喝牛奶是一種很好的補鈣方式,因爲人體對牛奶中的鈣吸收最好,老年人應增加供給。

她表示,每人每天奶類的攝入量爲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那麼,如何達到每天300克牛奶?

首先,可以選擇多種奶製品,常見的奶源有牛奶、羊奶、馬奶等,鮮奶經加工後可以製成各種奶製品,市場上常見的如液態奶、奶粉、酸奶、奶酪。

其次,要把牛奶當作膳食組成的必需品。例如,早餐飲用一杯200-300ml的牛奶,在午飯加一杯100-125ml的酸奶即可。對於兒童來說,早餐可以食用奶酪片,或者課間飲一瓶牛奶或酸奶。

如果乳糖不耐受,則可以首選酸奶或低乳糖奶產品,如低乳糖牛奶、酸奶、奶酪等;另一個方法就是少量多次,如每次喝1/3杯(約50ml)牛奶,不空腹飲奶,與穀物一起搭配。

除了牛奶外,蝦米、蝦皮也是鈣含量豐富的食物。劉建芳說:“把蝦皮、蝦米等磨碎後,也可以當味精使用。”

另外,劉建芳建議老年人要多做戶外運動,每天半小時,從而促進維生素D3的合成,促進鈣的吸收。“導致老年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因素,是缺乏足夠的維生素D和衰老所致的維生素D代謝障礙。經常戶外活動,皮膚接觸足夠陽光的人,自身可合成維生素D,無需額外補充,但整年閉居家中和在冬春季節戶外活動減少的老人,要特別留意維生素D的供給。”

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

“很多老年人都存在這麼個誤區,覺得自己骨質疏鬆,缺鈣了,就要好好回家多燉點骨頭湯喝喝。”劉建芳說,“殊不知,鈣在水裏溶解是很少的,湯裏其實都是脂肪,連蛋白質都很少。”

劉建芳表示,檢查是否缺鈣,主要以骨密度測量爲準。一般來說,情況比較輕的,補充鈣片就好;但如果比較嚴重,就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除了補鈣,劉建芳建議,老年人要注意補鐵,可食用豬肝、家禽、魚類及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每天蛋白質攝入應達到每公斤體重1.0-1.2g,每天進食一定量的蛋,奶,肉、魚等動物蛋白和豆腐、豆製品等植物性蛋白;多選用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油等植物油,限制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卵、蛋黃、蟹黃等;提倡少量多餐,每日分4-5餐進食。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和蔬菜營養物質不同,因此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劉建芳提醒老年人,每天攝入的蔬菜中,深色蔬菜應占一半以上。一般而言,蔬菜顏色越深,所含營養成分就越多。若按顏色區分,由深色至淺色排列,綠色菜營養成分高於紅色和黃色蔬菜,紅色和黃色蔬菜又高於白色蔬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