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澎湃新聞記者從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瞭解到,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帶來了三份提案,分別是《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關於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的建議》《關於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西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的建議》。在《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中,俞敏洪提到,近年來,由於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擴大國際留學生規模成爲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的一項核心工作,外國留學生數量快速攀升。

原標題:俞敏洪建議:防範國際高考移民,降低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要求

5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澎湃新聞記者從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瞭解到,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帶來了三份提案,分別是《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關於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的建議》《關於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西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的建議》

《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中,俞敏洪提到,近年來,由於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擴大國際留學生規模成爲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的一項核心工作,外國留學生數量快速攀升。

然而,隨着留學生人數的增加,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飽受爭議,與此同時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進一步引發社會輿論的質疑。2017年,教育部會同外交部、公安部出臺《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各高校嚴把入學門檻。近年來,不斷出現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住簽證,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覈或華僑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案例。

俞敏洪認爲,目前“國際高考移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2009年的外國留學生規定對當下國際高考移民現象的約束力降低;第二,教育國際化的強力驅動與留學生申請入學的軟性評價導致入學門檻不斷下降;第三,缺少對外國留學生學業成績的統一考覈評價標準。

對此,俞敏洪表示,爲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愈演愈烈,損害教育公平,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升級外國留學生的認證條件。將現有“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現有“最近4年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的年限提高,延長取得外籍的時間和在國外的生活時間,進一步限制國際高考移民。嚴格根據上述新規對申請者外國護照證明、國籍證明、中國國籍註銷證明、出入境簽章時間進行審覈及覈算,可增加個人陳述、審查者對話交流、證明人制度等方式進行輔助審查認證。

第二,改進外國留學生招生培養機制。反思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係,轉變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思路,儘快降低對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的要求。結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2016年試點認證、2019年正式認證的實踐,建議兩年內完成全國招收外國留學生高校的質量認證工作,確保高等院校的招生更加透明地接受社會監督。高校承擔對申請者嚴格審覈的責任,對出現違規情況,教育主管部門應細化問責追究的處理辦法。

第三,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水平基準。落實來華留學生招生錄取工作、培養質量、漢語水平和趨同化管理的要求,是真正治理國際高考移民問題的路徑。借鑑美國(SAT、GRE、GMAT等)、日本(EJU)等國的考試體系和標準,儘快完成我國留學生學業考試的體系設計、操作模式選擇、考試標準及內容界定。進入“雙一流”建設序列的高校,必須制定高於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和留學生學業考試的錄取標準。教育部應每年發佈資助外國留學生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各地方各高校獎學金的監督評價報告,確保享受獎學金的外國生源與中國籍學生具備同等學業能力水平。

《關於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的建議》中,俞敏洪提出,爲了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建議:

第一,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在鄉村學校區域搭建5G微基站,以較低的成本實現鄉村學校5G網絡覆蓋,在網絡基礎建設和服務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鄉村學校由於教育資源有限、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往往更加需要優質、穩定網絡傳輸下的遠程直播課堂、教師培訓以及多媒體教學產品和服務,5G網絡的覆蓋是新時期互聯網教學的必要保障,也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必然要求。

第二,爲鄉村學校提供終端設備和資費補貼。深入實施網絡提速降費,鼓勵運營商推出優惠資費套餐,通過定向捐贈網絡流量包等方式助力網絡扶貧。全力以赴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努力讓貧困地區、貧困羣衆搭上互聯網發展快車。

第三,進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對貧困地區進行政策傾斜和經費補貼。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明確提出,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中按不低於 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經費,保障教育信息化擁有持續、穩定的政府財政投入。2018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指出,一些地方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水平還不高,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教學還未產生實質影響。部分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沒有根本性改變。5G時代到來,信息化投入需求隨之增加,建議提升教育信息化經費所佔教育經費比例,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現狀,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第四,支持民營教育企業開發5G和AI應用,進一步提高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的比例,保護知識產權,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動力。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佔網民整體的46.8%。2020年初,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支持民營教育企業開發5G和AI應用,5G時代的在線教育必將邁上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關於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西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的建議》中,俞敏洪就穩定鄉村英語教師隊伍,提升鄉村英語教育質量,爲農村學生後續學習打好基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利用互聯網技術,大力發展“雙師直播課堂”等遠程教學,打破空間壁壘,讓優質教育資源得以共享,同時緩解鄉村地區英語師資匱乏、工作壓力過大、提升機會欠缺的現狀。現在只要有穩定的網絡傳輸和基本的電子設備,山區的學生就可以在教室裏聽到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師帶來的直播課,即時互動和交流。鄉村老師也可以與城市裏的教師同步教研、備課,實時觀摩經驗豐富的老師如何組織課堂、設計互動、講解知識點,在工作中提升業務水平。當地學校和教育局提升教師管理和培養,加強英語教學意識,縣域教育一盤棋,教師離崗不離人,全方位提升鄉村教育的整體面貌和質量。

第二,繼續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近年來,鄉村教師待遇、生活補助覆蓋率和金額逐年提升,《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顯示,縣城、鎮、鄉、村屯小學高級教師每月實發工資分別爲3461.9、4317.9、4289.2、4511.1元。2017年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首次實現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的全覆蓋,其中鄉村學校和教師覆蓋率分別爲97.37%和96.41%。建議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繼續提升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關心鄉村教師工作生活,豐富精神文化活動,鞏固鄉村教師隊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