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我們在一個漆黑的屋子裏用手電筒或者蠟燭照亮,當關掉手電筒或者熄滅蠟燭以後,整個屋子也立即暗下來。我們夜晚打開手電筒朝着天空照射,可以看到一條光柱,如果關掉手電筒,光柱也會立即消失,那無論是手電筒還是蠟燭,它們發射出去的光勢必是一種物質,物質不會平白無故地消失,那光到底去哪了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明白光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大家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而從太陽發出的光線是包含着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波的“複合光”,各種光線的頻率和所攜帶的能量差異很大。我們肉眼所見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可見光,其波長範圍爲380-780nm。

對於伽馬射線來說,主要來源於原子核的放射性衰變、核裂變、聚變等過程,當有電子的產生或者湮滅時,就會伴有伽馬射線光子的產生;對於X射線來說,簡單來說就是原子中的內層電子在受到激發和發生躍遷的過程中產生的;對於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來說,其主要來源於原子中的價電子,在被激發到高能級的軌道後,然後再向低能級軌道躍遷所產生;而無線電波則是自由電子在被激發後,能量降低過程中所釋放的。從以上可以看出,各種不同的光,其產生原理不盡相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在原子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在自身能量發生改變時,即電子從高能級狀態轉化到低能級狀態的過程中,所失去的那部分能量將轉化爲光子,光子的聚合體就形成了光線。太陽在覈聚變過程中,以上過程都相應存在,因此發出的光線是一種複合的光。

無論是手電筒、蠟燭,還是其它的所有光源,雖然發光機制不同,但光線形成的根本原理都差不同,都是電子所具有的部分能量轉化爲光子的能量。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推導出了質能方程E=m*c^2,對物體的質量和所具有能量對應關係進行了統一,物體的質量越大,將其加速到一定速度所需要的能量就越高,而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因此有質量的物體,哪怕是極微小的質量,如果要將其加速到光速,所需要的能量將也會是無窮大,因此不可能被加速到光速。而光子例外,它沒有靜止質量,在形成以後就擁有了光速,不需要加速過程,只要原子中的電子一直處於被激發然後能量回落,則光子就會持續不斷地產生,這就是太陽內部只要持續進行着核聚變,光子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原原因,也是我們打開手電筒,只要電池有電,則光線也會源源不斷地向外散發的原因。

光線是由光子構成的波粒“組合”體,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水面上有一個震動源,則水面就會形成以震動源爲中心、向四周均勻擴散的水波,如果震動源消失,則水波依然會存在,逐漸向四周擴散,而中心區的水面重新歸於平靜,光波的道理也一樣。而從粒子性方面考慮,我們可以想象從水壺中向外倒水,只要水壺中有水,則通過壺嘴向外倒就會一直有水流,假如我們在倒的過程中將壺嘴正立,使之不向外出水,那麼倒下的水流還將會沿着原有的路徑行進,並不會因爲壺嘴不出水了而消失,光的粒子性也一樣。

我們打開手電筒照亮,發出的光線由無數光子所組成,光子源源不斷地從手電筒中發出,形成了直線相連的光線然後被我們的肉眼所捕捉到。如果這個時候關閉手電筒,新的光子就將不會再從手電筒中發出,和前面的道理一樣,之前所發射的光線依然會存在,而我們之所以看到光線立即消失,主要取決於兩個方向的原因。

第一是光線被周圍的物體吸收了。光線由具有不同能量的光子所組成,我們通常所說的光能,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理解爲光子本身所具有的運動動能,在真空中由於沒有任何雜質的干擾,光線可以無限地傳播下去,其運動運能一直可以不發生衰減。在實際的宇宙空間中並非完全的真空,也分佈着各種星體,並且充斥着稀薄的星際物質,當光線在行進的過程中遇到這些物質時,就會有一部分光子的運動動能,轉化爲星際物質組成原子的內能,從而光線的能量發射衰減,這就是爲什麼距離恆星越遠,其所發出的光線越弱的原因。

而在地球上,我們打開手電筒,由於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氣體分子和懸浮顆粒,對光線能量的吸收效率非常高,手電筒發出光線的能量,不足以支撐長距離的光能衰減,因此即使一直打開也不可能照射到很遠的地方。之所以太陽光、激光能夠穿越大氣層,在於其光線頻率很高,能量極高,在穿進大氣層中雖然會發生能量衰減,但也僅佔總能量的一小部分。所以,在關閉手電筒以後,光線的能量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被大氣分子和其它物質所吸收,從而轉化爲空氣和物質的內能。

第二是光線的傳播速度極快。剛纔提到了,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光線,一方面是因爲可見光的緣故,另一方面是從光源處源源不斷釋放光子形成“光柱”的原因。光線的傳播速度最快,即使在空氣介質中有一定的衰減,但其絕對值也可以近似地認爲是在真空中的速度,在此速度之下,一秒的時間光線就將走過近30萬公里這麼遠的路程。如果我們關閉手電筒,那麼即使是最後從手電筒發生的光子,在0.04秒我們人眼所能覺察到的最短時間間隔內,這批光子已經走過了1.2萬公里,這麼一小束光,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跑到了如此遙遠之處,而且還發生着不斷地衰減,我們人眼怎麼能夠看得到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