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谭飞坦言,他最希望的状态就是把外卖及时送到,“哪怕顾客什么话不说,也会很开心”。这样的成绩,让谭飞成为2019年沈阳地区的“送单王”,也成为了与我们每每擦肩而过的外卖小哥中表现最为优秀的一位。

每天我们走在路上,总能看到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外卖骑手,骑着电动车,争分夺秒的送餐!谭飞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他在辽中区茨榆坨镇送外卖,无论酷暑严寒,他每月都是满负荷“运转”,每天工作至少13小时,一年送了25918单,日均送单71单,一年的骑行里程达到32000公里。这样的成绩,让谭飞成为2019年沈阳地区的“送单王”,也成为了与我们每每擦肩而过的外卖小哥中表现最为优秀的一位。

勤奋、低调、踏实,这位38岁的外卖小哥用行动点缀着城市生活的美好,也写下属于自己的梦想故事。

情绪处理是一位外卖小哥的“自我修养”

谭飞,38岁,朝阳人,20年前来到沈阳,12年前,在辽中区茨榆坨镇安了家。2016年3月17日成为外卖小哥。这一天他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在此后的几乎每一天中,接单、取餐、送单,这三个在点单者看似简单的步骤,都是他极力遵守的日常。

他告诉记者,当初是由于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才选择的这份工作。但几年下来,伴随着网络,外卖产业的高速发展,一个万物皆可外卖的巨大市场正在逐渐形成。此时,需要学习的就越来越多。干好这一行,光跑得快不行,脑子也要转的快,更重要的是要有情绪处理的能力。

“我们毕竟不是机器人,顾客有情绪一定会传染给我们。有些事真的不怨我,但我通常不解释,只会说一句‘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这就是我成为‘单王’的窍门:耐心听着,报以微笑。”谭飞表示,一份外卖连接着店家和顾客,“骑手”居于中间。一个没有好脾气的“骑手”,是绝无可能成为“单王”的。

拥有“消防速度,一年跑了多半个赤道的里程

骑手,是人们对外卖小哥人群的另一个称谓,在谭飞看来,这特别酷,也要求有速度。 一辆电动车、一个外卖箱和一部手机,这些都是谭飞的亲密战友。“单王”不是一天炼成的,他每天工作至少13个小时,一个月休息两天,2019年他骑着电动车跑过了32000公里,相当于半个多赤道的里程。他不想错过任何一单的机会,只要收到派单,他都不会停歇,每天微信运动3万步起。

“辽中区茨榆坨镇有二三十个小区,其中有电梯的只有三个,不超过十栋楼,剩下的都需要爬楼梯。所以,我每天要爬多少层数都数不清。”谭飞告诉记者,巅峰时期,爬7楼只需21秒,大家都称他是“消防速度”。对于这样的辛苦,谭飞并无感觉,他说订单多时,爬多少楼都如履平地。最多时,同一时间段他背过10多个单子,平均每单送达时间在十分钟之内。

派送能力、速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一名外卖员的业绩,谭飞无疑符合这当中的任何一项。

顾客理解给他使命感,天上下刀子也要按时送达

用外卖平台叫餐早已成为如今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改变着餐饮行业产业格局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谭飞坦言,他最希望的状态就是把外卖及时送到,“哪怕顾客什么话不说,也会很开心”。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顾客都会很客气的说一句谢谢。每当这时,谭飞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被尊重感。

有一次瓢泼大雨,谭飞在商家等餐时接到顾客电话,对方表示,雨太大,实在不行自己就不吃了,这份餐想留给外卖小哥吃。谭飞听后不仅感动,更多的是使命感。他告诉对方,即使天上下刀子我也得让你吃上。

谭飞称,正是顾客的理解、信任、关心让他有了使命感和归属感,提升了工作的尊严和价值,也让他每天上班都像第一天上班一样,充满动力和新鲜感。

再着急也要守住安全底线,每月工资进账时最解乏

谭飞有给自己定目标的习惯,每月初他都会在小本子上写下这个月的跑单目标。最好时,他的月收入能上万,他坦言,自己在乎这笔每月划入账户的辛苦钱,每个月工资进账的那一刻,也是他最解乏的时候。

外卖配送是一个高危行业,一不留神即会“人仰车翻”。对于已不再年轻的谭飞来说,他开始越来越注意安全。“我有家有孩子,生活有压力更有责任。我给自己定了安全底线,即使再着急也坚决不闯红灯、不逆行、不和机动车抢路。”

对于未来,谭飞说:“其实我也观察顾客对哪种餐饮点单点得多,或许未来,我会开一家店。但现在,外卖小哥是我最现实的谋生选择。”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单王”的背后是别人看不见也无法想象的辛苦奋斗。但正像谭飞所说,生活不易,坚持下去,总有希望在等你!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姜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