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見》在公有制經濟改革後緊接着論述什麼樣的制度環境能夠促進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的目標是,要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首次闡明瞭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的三大方向:即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原標題:新一輪市場化改革再出發3個關鍵詞:混改、產權、要素市場化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意見》超過萬字,對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全面部署。

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看來,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市場激勵不足、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觀經濟活力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意見》的制定發佈,宣示了中央推動新一輪市場化改革再出發的堅定決心。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這份具有綱領性的《意見》呈上而啓下,上接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啓未來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路線圖。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話說,文件把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框架已經搭好,未來更重要的則是努力加以落實。

國企混改

記者注意到,在陳述六大基本原則之後,《意見》將所有制問題放在了首位,從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自然壟斷行業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四個方面提出要求。

前三個部分都涉及公有制經濟改革,但細微用詞卻不相同。如提及“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用的是“推進”,提及“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用的是“積極穩妥推進”,而提及“自然壟斷行業改革”用的則是“穩步推進”,從用詞來看,自然壟斷行業改革最爲慎重。

其中,國企混改問題上,《意見》提出不少此前未曾出現過的提法。《意見》明確,對充分競爭領域的國家出資企業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出資企業,要探索將部分國有股權轉化爲優先股,強化國有資本收益功能。

對混合所有制企業,《意見》提出要探索建立有別於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對國有資本不再絕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監管制度。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認爲,這項改革的意義極其重大,它打破了多年來國企改革的禁錮,將促進政企分開、促進企業的市場化,將有利於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將極大地釋放企業活力。

曾帶出中國建材、國藥集團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宋志平解釋稱,長期以來,國有企業上市和混改後,只要相對控股或第一大股東並表就都視同爲國有企業,所有監管都按全資國有企業進行管理,這既不符合實際情況,也阻礙市場機制進入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也因爲不滿足競爭中性原則而遇到阻力。這次《意見》沒有迴避這個問題,而是奔着問題來,這是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

產權保護

想增強微觀經濟活力,國企方面要推進混改,要明確政企分開、政資分開,讓企業按着市場規律進行運營,真正把市場機制引入企業。民企方面則看重產權是否得到充分保護,在市場上是否能得到公平競爭地位。

針對上述問題,《意見》均有所明確。《意見》在公有制經濟改革後緊接着論述什麼樣的制度環境能夠促進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的目標是,要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特別提出要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電力、油氣等領域的實施細則和具體辦法。

《意見》還明確提出要全面完善產權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加強產權激勵。健全以公平爲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產權,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爲。

彭森指出,現代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是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的基本保障。

彭森認爲,要健全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制度,包括國有產權制度、非公經濟產權保護制度、知識產權及各種新型產權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居民財產製度。例如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保障農民的集體產權權利。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被外界稱爲“民企新28條”。“28條”中就明確提出,要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持續甄別糾正侵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人身財產權的冤錯案件。建立涉政府產權糾紛治理長效機制。

要素市場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爲重點”。“要素市場化”不僅是此次《意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中央還下發了《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專門論述要素市場化配置。

談及土地要素時,《意見》再次強調了此前改革的大方向:如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

針對土地要素,彭森分析稱,改革開放以來,土地作爲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要素,其市場化程度相對滯後,政府對土地要素的行政干預較爲嚴重。推動土地制度改革已成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和新的動力源。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價同權;嚴格界定土地徵收中的公共利益用地範圍;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努力增強土地管理的靈活性,探索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

在談及勞動力要素時,《意見》透露出不少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探索實行城市羣內戶口通遷、居住證互認制度。推動公共資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這些均是此前未曾出現的新提法。

尤其“城市羣內戶口通遷、居住證互認”引發了較爲廣泛的討論,在專家看來,實行城市羣內戶口通遷、居住證互認制度後,城市羣內其他城市有望共享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務,人才、人口也將向重點城市羣集聚,這對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資本市場方面,《意見》將註冊製作爲重點,強調要推動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完善強制退市和主動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投資者保護。5月15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註冊制改革是這一輪資本市場改革的總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要構建起發行承銷、交易、持續監管、退市和投資者保護等一整套基礎制度安排。

對“數據要素”未來發展方向的詳細論述在本輪中央兩份重磅文件中一脈相承。《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首次闡明瞭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的三大方向:即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本次《意見》則明確,要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建立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完善數據權屬界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標準和措施,發揮社會數據資源價值。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

數據的“權屬界定”可以稱得上是數據能否形成市場化要素的重中之重,上海交通大學數據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淵此前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任何東西拿到市場交易它的產權必須是明晰的。但“數據”的權屬則很難說清,“我怎麼知道這個數據是你的而不是你從別的地方拿到的?坦白講,我怎麼知道你的數據乾不乾淨,是不是從黑市買的?這個問題不解決,數據就很難形成市場。”

彭森表示,要素市場化配置是改革成敗的關鍵。其實質是通過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資源配置方式的優化與改進。要根據不同要素屬性、市場化程度差異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