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随着时代的改变,鲁迅先生的作品将逐渐退出教科书领域,但不代表其作品不够卓越,它们都将回归到它们原本的位置——国家文化文学宝库。鲁迅先生的作品从教科书里退出,不用说再见,又不是不得见。

鲁迅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物,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和思想。

鲁迅被尊称为一代文豪,这称谓一点也不过分,同时,他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革命斗士。同时期他的优秀作品鼓舞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投身革命事业,为国家的独立完整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鉴于此,我们的教科书选录他的重要作品,做为持续发扬社会主义爱国思想的一部分。

但是近年来,教科书读本陆陆续续开始将鲁迅先生的作品排除在外,因此,质疑声不断。毕竟做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烙印和时代特征已经做为一种不舍情怀,在我们的记忆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从《三味书屋》到《少年闰土》,再到《纪念刘和珍君》。我们的学子生涯都是在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斗争陪伴下度过的。那个时候,他的作品依然是锋利的匕首,反帝、反封建,反称霸依然是我们强邦兴国路上的强劲动力。鲁迅先生的作品历史背景是北洋政府和抗日战争时期,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里面,而我们恰恰需要那种自强不懈的精神来鼓舞我们。

我们现阶段的国际氛围是经济竞争的年代,国家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了,受剥削,受打压被封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重中之重是发展经济,打造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强国。抓经济当然要从国民教育起步,所以教科书的着眼点将有所转移,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现在的义务教育制度,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格局灌输将是首要的,过多的苦难历史背景素材,不但不能开阔受教育者的视野,狭隘的民族主义反作用反而影响深远。与其在苦涩难懂,不利理解,难以产生共鸣的时代文中消磨岁月,不如打开一扇清新靓丽的兴趣之门,更能发挥下一代的聪明才智。

所以,随着时代的改变,鲁迅先生的作品将逐渐退出教科书领域,但不代表其作品不够卓越,它们都将回归到它们原本的位置——国家文化文学宝库。

每一个时代都将留下所在时代的烙印,每一个时代都肩负着所在时代的重任,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必然要做一些事情,从你学到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史册里有没有你留下的一笔。重要的和无足轻重的,慢慢地从记忆中检索,倘若有忆起鲁迅先生,就请重温他的某一篇文章,相信我,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鲁迅先生的作品从教科书里退出,不用说再见,又不是不得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