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来,刘春玲积极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微薄力量,同时鼓舞带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全国各地弱势群体,动员爱心人士共为甘肃岷县、青海会宁县、云南布朗县、西藏定日县等地弱势群体捐赠衣服近6万件,累计60多吨,捐款近万元。在她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动员下,短短一个月,辖区爱心人士为杨湾小学捐赠衣物近一吨。

有这样一位七旬老人,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关注全国各地的弱势群体和慈善事业成为她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无论救灾捐款,还是捐资助学、助力贫困人士,她都积极主动参与,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她叫刘春玲,东胜区纺织街道曙光社区居民。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拳拳爱心温暖着弱势群体。刘春玲曾获评“内蒙古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退而不休 发挥余热

2002年,刘春玲从鄂尔多斯市公路管理局退休。尽管生活闲适,但她总觉得不够充实。

有一次,闲不住的刘春玲在小区里遛弯时发现,小区垃圾箱内有很多被居民们扔掉的八成新的衣服。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将衣服回收整理捐给贫困人群的想法。她自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于是联系了社区书记,两人不谋而合。2013年,她终于如愿正式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主动承担起了曙光社区的慈善救助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颗热忱助人的心很快赢得了居民的认可,社区委任她为救助委员会主任。

一间近30平方米的捐助站里,摆满了辖区居民捐赠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她每天对捐来的衣服进行消毒,按衣物大小进行编号、摆放整齐。她主动联系一些贫困地区,将居民捐赠的衣物联系物流公司发往目的地。打包、邮寄、运输……刘春玲总是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用于支付捐助物品的打包、邮寄费用,累计5万元。尽管工作量很大,自己的日子过得很拮据,但一说到要帮助别人她总是很慷慨。

坚持不懈 奉献爱心

举手为常,不因事之大小;服善在膺,不为亲之远近。

2013年,刘春玲无意间听说辖区洗车行的甘肃小伙所在家乡杨湾小学条件艰苦,孩子们的衣物和文具都极其缺乏。她当即决定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到捐赠中来,把衣物和文具送到孩子们手中。她主动联系小区物业公司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张贴募捐倡议,动员身边的邻居、亲人为杨湾小学捐赠衣物与学习用品。在她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动员下,短短一个月,辖区爱心人士为杨湾小学捐赠衣物近一吨。她又不辞辛苦,联系车辆、人员将募捐到的物品送到了杨湾小学。刘春玲老人的关怀和爱心,给杨湾小学带去了希望。学校师生收到捐赠物品后,都十分感动,回寄感谢信表达了深深谢意。“我看不得孩子们受苦,我们现在过得好了,捐点衣物文具让孩子们学习更顺利点,举手之劳,不需要感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刘春玲说。

这些年来,刘春玲积极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微薄力量,同时鼓舞带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全国各地弱势群体,动员爱心人士共为甘肃岷县、青海会宁县、云南布朗县、西藏定日县等地弱势群体捐赠衣服近6万件,累计60多吨,捐款近万元。刘春玲还热心帮助贫困学生,每年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帮他们圆读书梦。在她看来,虽然自己没办法彻底改变弱势群体的处境,但只要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已心安。

“我想去帮助别人,我想让爱心接力下去。如今我也70多岁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太弱小。”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刘春玲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联手成立了“爱心妈妈公益促进会”,参与人数达200余人。刘春玲引领着更多人投身到慈善事业中,一起奉献光和热。

从风华正茂到古稀之年,经历了风风雨雨,体味了人间百态,却能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用热忱滚烫的赤子之心和爱去激励、去感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刘春玲用多年的坚持,向我们诠释着: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人人可为!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