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赛拉图下属的神仙湾哨所海拔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温差达到30多度,含氧量不足平原45%,紫外线强度高出一倍有余,算得上是高原中的高原地区,医学专家称这里是"生命禁区",但一代又一代的战士们在这里奉献了青春热血,谱写边防军人的赞歌。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师特务连进驻赛拉图哨所,发现了还在此地驻守的国军士兵,四年没见到外来人的国军第一反应是来了换防的人,但看着解放军不同的军装,还问是不是换装了。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中国人民无论身处何地,不管任何时代都对于"国家"两个字看得很重,从古至今,为了保卫国家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

特别是常年驻守边疆的战士们,忍受着艰苦的环境与无尽的孤独,站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我国新疆的赛拉图是一处很不起眼的地方,被清军收回后,等来了国军的接任,国军又将任务交接给解放军。

清军收复赛拉图

赛拉图,是维吾尔语中"殉道者"的称呼,这里环境恶劣,天气变幻无常,人类的渺小与摧枯拉朽的自然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在赛拉图附近一处平坦的山顶山有一座唐朝古墓,据说是玄奘取经时的随行者,一名殉道的宗教人士,地名由此而来。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南方的交通线,这条古老的商贸通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最后一个居民点,从赛拉图可以直接前往印度,如此优越的战略位置让英国殖民者觊觎已久,不仅方便加强对印度的控制,还可借机窥视南疆土地。

赛拉图有一处军事哨所海拔3800米,距离赛拉图镇有15公里,距皮山县城424公里。那里环境更加难以忍受,高原上,普通人的日常活动都得小心,但哨兵们终日需要背负装备,巡查防线。

赛拉图哨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三年,即公元1877年,清朝重臣奉旨平定叛乱,收复新疆,在班师回朝的途中,清军路过赛拉图,左宗棠注意到此地的险要,命人建立了哨所。

一百多人组成的敢死队靠着马匹、骆驼,花了一个多月才抵达目的地,期间的艰难险阻只有他们了解。清军与当地居民联手,全靠着双手,一车石、一方土地建立了军事哨卡。

就此赛拉图哨所成为清朝政府海拔最高的驻扎点,中国最西边的防御工事,同时肩负起西部边防长达八百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巡逻防守任务。

现在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但赛拉图哨所这个天堑依旧是难以攻克的难题,那样辽阔的疆域需要日复一日的巡查,不知道清兵是如何在荒凉中坚守着阵地,保卫家国安宁。

国军接任驻扎任务

1928年,赛拉图设立了治安局,正式成立边卡队伍,驻防人数增加到了100人,巡逻路线延长到康西瓦以远,又在卡拉修筑了新的堡垒。1933年,守兵倍增,达到200人。

1937年10月,国民党将领盛世才出任新疆督办,负责新疆军事、政治、经济,在他的发展下,赛拉图边卡队以团为规模,管辖三个骑兵连,四个哨卡各设30-40人的排,建立了隐藏的粮草站,直到解放前都一直负责800里的各关卡边关巡防。

赛拉图这片地方物资需要长时间的运输,国民军队为度过漫长的寒冬,没有火炉,取暖都靠着捡牛粪,实在冷得受不了的时候,官兵们只能挤成一堆,靠自身取暖。

整个哨所就只有一盏煤油灯,还要省着用,至于电,那更是存在于梦里,他们最好的食物,就是玉米面糊糊了。军官们每天望着茫茫雪山,盼着见到个来人,但放眼都是一片白色。

赛拉图哨所在辽阔而荒凉的边疆其实是一个通称,作为南北哨卡的大本营,主要提供是是后勤供给。哨兵从南向北完完整整巡防一遍,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国军一般安排换防的周期为一年,基本上是巡防半年,在哨所待半年,有机会才能下山到叶城修整,哨所到内地,需要翻越三座常年积雪的大山。这里实在过于偏远,在国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得火热时,这里也丝毫未受到侵扰,真是属于一个被人遗忘的地方。

解放军战士接任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师特务连进驻赛拉图哨所,发现了还在此地驻守的国军士兵,四年没见到外来人的国军第一反应是来了换防的人,但看着解放军不同的军装,还问是不是换装了。

他们却不了解国民党政府已经瓦解,新中国成立了,就像是桃花源里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这里并不是美丽的桃花源,而是艰苦的赛拉图。解放军战士看着国军身上破破烂烂的衣服,心酸得流下了眼泪。此后人民军队为了交通事业的发展需求,废弃了原来的哨所,设置新哨所。

原址周围埋葬了无数的边防官兵,就在距离100米开外,就有大小不等的坟堆。解放军战士曾发现过国军被冰冻成木乃伊的尸体,面部已经被鸟类啄食得难以识别,他们只能渡过河流,给予这位战士妥善的安葬。

新哨所建立在原址向东三十里外,即取名三十里营房,解放军战士在国军的基础上,缩短了巡防时间。

2010年5月,经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以三十里营房为基础,正式成立赛拉图镇,镇政府也设立在此处,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军事驻区发展起来的边疆小镇。

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在2010年从康克尔柯尔克孜族析出,镇子主要分为多民族边防人员工作和生活区。

2017年,赛拉图镇总人口达到了444人。在距赛拉图镇70公里,海拔4280米处的康西瓦,有一处烈士陵园,100余名烈士长眠此地。

1962年,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康西瓦曾作为新疆、南疆军区的前线指挥所,牺牲的战士们从此化为巍峨山脉的一部分,永远守护着中国西部的边关。

赛拉图下属的神仙湾哨所海拔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温差达到30多度,含氧量不足平原45%,紫外线强度高出一倍有余,算得上是高原中的高原地区,医学专家称这里是"生命禁区",但一代又一代的战士们在这里奉献了青春热血,谱写边防军人的赞歌。

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神仙湾哨所"钢铁哨卡"的称号。

现在,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就是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战士坚守在祖国的各个地方,他们以青春甚至生命护卫着祖国边疆,也许留不下什么资料,但我们始终知道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赛拉图哨所从清军收复,到交接给国军驻扎,最后长久地转任给人民解放军,这就是一种传承与坚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