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午,楊漢域命令預備隊399旅出擊,一個團接替徐昭鑑團攻擊棺材山正面,另又派陳親民團繞道友軍第三師陣地,乘正面佯攻之際,突然向日軍右背發起猛烈攻擊。29日下午,守在棺材山的李玉堂部在與日軍的拼殺中傷亡慘重,棺材山東麓第八十九團被日軍包圍,彈盡糧絕,誓不投降,與敵展開肉搏拼殺後全團官兵僅有五人突圍生還,其餘全部壯烈犧牲。

棺材山位於江西北部武寧縣境內,是當年川軍對日作戰的主戰場之一。棺材山是進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重要交通要道。日軍如果佔領棺材山,可以爲日軍從江西進入湖北,湖南進而增援進攻武漢、長沙等提供有利條件。因此這裏成了中日軍隊爭奪的戰略要地。日軍進攻武寧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增援被中國軍隊圍困在德安縣萬家嶺的第106師團。


1939年3月28日,日軍開始攻擊武寧。第三十集團軍司令王陵基率第八軍李玉堂及第七十三軍彭位仁等進行阻擊。開始時,日軍先以一個旅團進攻,被李玉堂部頑強抵抗,日軍一個聯隊幾乎被全殲。日軍又增加一個旅團,發起進攻。王陵基即命令七十三軍的柳善部進行阻擊,激戰了一日一夜,日軍毫無進展。


29日中午,日軍調來大批飛機到川軍陣地上空轟炸,又集中巨型炸彈、燒夷彈轟炸武寧城區,城區內頓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被炸得到處是殘垣斷壁、瓦礫滿街,幾乎被毀掉半座城。激烈的戰鬥使電話線不時被炸斷,斷了又接,接了又斷,通訊兵也在不斷的搶修中幾乎全部陣亡。王陵基與各部一時失去聯繫。


29日下午,守在棺材山的李玉堂部在與日軍的拼殺中傷亡慘重,棺材山東麓第八十九團被日軍包圍,彈盡糧絕,誓不投降,與敵展開肉搏拼殺後全團官兵僅有五人突圍生還,其餘全部壯烈犧牲。王陵基指揮部電話一接通,李玉堂的告急電話就不斷的打進來。可是王陵基此時已無援兵可派。就在此時,駐紮在湖南醴陵的川軍楊森部133師奉命長途增援武寧。王陵基喜出望外,立即令133師師長楊漢域率部增援棺材山。李玉堂給楊漢域下達了死命令: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守住棺材山!


楊漢域隨即下達作戰命令,令397旅旅長周翰熙所部負責正面攻擊,399旅旅長蔡慎猷所部作爲預備隊隨時候命。周翰熙馬上帶領部隊到達指定地點作出作戰部署。先派出一個連對日軍作試探性攻擊,以偵察日軍的兵力、火力配置,作出對應措施。同時,又命令徐昭鑑團準備攻擊棺材山,周炳文團準備攻擊羅盤山。


第二天天微微亮,負責攻擊棺材山和羅盤山的川軍將士就發起了總攻。周炳文親自到前沿督戰。一營、二營輪番上陣,經過幾輪激戰,羅盤山被周團攻佔。周岱堯連長、簡連長陣亡。營長周烘言左手被打斷,仍不下火線。營長劉贊禹臀部被榴彈炸去一大塊,血流如注。在棺材山這邊,副團長黃建寧、三營營長盧光雲光榮犧牲,一、二營長負傷。全團的營長只剩下景嘉謨一人,陣亡的士兵遺體更是隨處可見。棺材山落入敵手。


川軍在人員傷亡慘重且極度疲勞的情況下暫時停止了進攻,對部隊進行修整。日軍卻乘機發起反擊,在飛機和大炮的火力支援下,一小隊日軍衝過了數道防線,衝進了周翰熙的旅指揮所。敵人的子彈像雨點一樣朝着周翰熙傾瀉而來,周翰熙在危急中及時躲避並拔槍還擊,堅持不退。其弟周汝火是特務排長,爲保護周翰熙,情急之中令兩個士兵把周翰熙架走,自己指揮特務排墊後掩護,結果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中午,楊漢域命令預備隊399旅出擊,一個團接替徐昭鑑團攻擊棺材山正面,另又派陳親民團繞道友軍第三師陣地,乘正面佯攻之際,突然向日軍右背發起猛烈攻擊。日軍被打個措手不及,慌作一團,此團一鼓作氣,攻下山頭。日軍遭受重創,不得不丟下大批屍體狼狽後撤。棺材山陣地又被奪回。

下午,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又集中兵力進行反撲。陳親民團全體官兵誓死抵抗。連長蔣永逵帶領士兵冒着槍林彈雨衝鋒,不幸身中數彈光榮犧牲。士兵們前赴後繼,很多倒在了血泊之中。正在指揮所指揮作戰的副團長滕君甫、炮營營長陳克勤等人也被炮彈擊中,血灑疆場。

楊漢域急令通訊連長陳德邵(並代參謀)趕往一線督戰,穩住陳團陣腳。陳德邵又聯絡李玉堂部第三師,請其協同攻擊這股敵人。

第三師當即迂迴至敵人側面發起攻擊,配合陳團兩面夾攻,激戰約一小時,這股敵人終於不能支持,狼狽潰退。

這次川軍楊森部133師增援武寧的戰鬥所造成的傷亡,僅次於上海淞滬會戰。據事後統計,僅棺材山一役,陣亡川軍將士多達3000餘人。


武寧會戰,激戰3天3夜,川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也有效阻止了日軍增援被圍在德安萬家嶺的106師團,使敵106師團被我中國軍隊圍殲殆盡。

英雄,我們將永遠銘記!關注我,傳播正能量!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