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俞敏洪委員:應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

5月2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澎湃新聞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處瞭解到,他已向大會提交了《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提案。

近年來,由於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擴大國際留學生規模成爲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的一項核心工作,外國留學生數量快速攀升。

俞敏洪在提案中援引教育部數據:2018年共有來我國高校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25.8萬人,遠超2010年教育部《留學中國計劃》中“2020年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留學生達到15萬人”的目標。

他發現,隨着留學生人數的增加,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受到爭議,與此同時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進一步引發社會輿論的質疑。近年來,不斷出現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住簽證,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覈或華僑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案例。

他指出,2009年發佈的《教育部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當下國際高考移民現象的約束力降低,同時,教育國際化的強力驅動與留學生申請入學的軟性評價,導致入學門檻不斷下降。而且,我國目前也缺少對外國留學生學業成績的統一考覈評價標準。

因此,爲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損害教育公平,俞敏洪建議,首先要升級外國留學生的認證條件。將現有“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現有“最近4年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的年限提高,延長取得外籍的時間和在國外的生活時間,進一步限制國際高考移民。嚴格根據上述新規對申請者外國護照證明、國籍證明、中國國籍註銷證明、出入境簽章時間進行審覈及覈算,可增加個人陳述、審查者對話交流、證明人制度等方式進行輔助審查認證。

其次,改進外國留學生招生培養機制。反思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係,轉變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思路,儘快降低對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的要求。結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2016年試點認證、2019年正式認證的實踐,建議兩年內完成全國招收外國留學生高校的質量認證工作,確保高等院校的招生更加透明地接受社會監督。高校承擔對申請者嚴格審覈的責任,對出現違規情況,教育主管部門應細化問責追究的處理辦法。

此外還應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水平基準。俞敏洪認爲,可借鑑美國(SAT、GRE、GMAT等)、日本(EJU)等國的考試體系和標準,儘快完成我國留學生學業考試的體系設計、操作模式選擇、考試標準及內容界定。進入“雙一流”建設序列的高校,必須制定高於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和留學生學業考試的錄取標準。教育部應每年發佈資助外國留學生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各地方各高校獎學金的監督評價報告,確保享受獎學金的外國生源與中國籍學生具備同等學業能力水平。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黃家第_NNB646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