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日报

权威/主流/时政/综合

关注

韩城日报讯(记者 殷依荷)“过去,因为条件不好,每年花椒收获季节,客商都不愿意来。我们村的花椒和其他村一样的品质,却总是卖不上价。”李萍竹说,“随着路越修越好、越来越宽,不仅花椒卖上了好价钱,还拓宽了我们的致富路子。这不,我还买了货车,当上了花椒小商贩。是这条路‘救’了我们,也富了我们。”

李萍竹是芝阳镇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口中的致富路,是芝东路。两三年前,李萍竹门前的这条山路还坑洼不平、坡陡弯急、会车困难,晴天一身土,雨雪一路泥。由于道路不畅,山里的“宝贝”出不去,山外的“财富”进不来,严重制约了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2018年,我市对芝东路至韩合交界沿线进行了提升改造。这条路串联起了芝阳镇清水、高坡、张庄、王村、冶户沟、弋家塬等六个村。如今,一条条平整的沥青路绵延到山沟沟,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坡缓了,弯小了,出行风雨无阻了。沿路的许多村民迅速搭上了扶贫产业“顺风车”,从入不敷出的贫困户摇身变成致富带头人。

芝东路是我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畅通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我市先后投资13.4亿元,新增贫困村道路硬化120条220公里,同时通过改建县乡公路3条39.4公里,建成联网工程35.8公里,实施生命安防工程313.7公里,整治“油返砂”路面132.3公里,桥涵配套及危桥改造工程3座136延米等七大惠民工程,实现农村公路由“量”向“质”提升,由“有”向“好”转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通镇公路二级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一定要采取强力举措,打通‘脱贫路’‘小康路’‘致富路’,让人民群众既能走得了,更要走得好。”市委书记褚锦锋在调研交通工作时也多次强调。

为了解决群众的出行难、致富难问题,我市用37条线路将166个行政村全部贯通。对于其中140个客流量稳定、客流规律明显的村,实行定线定班客运经营。针对客流分散、运输线路长、流量小、季节性强等特点的26个村,增开了周末班、赶集班等运营班次,推出了电话预约响应等“私人定制”服务,并制作安装了26个村通客车监督牌,真正保障广大农村群众“行有所乘”。与此同时,以最大程度方便群众为原则,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严格选址,建成了农村客运招呼站131个,正在新建站牌128个,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候车环境。

芝阳镇弋家塬村就是受益最大的村子之一。“过去村里没有通客车,有的村民三五年才进一次城。现在路好了,客车也通了,花椒出山方便了,村民进城方便了,外出挣钱也方便了。”弋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冯世选说,这是一条民生路,不仅改善了村庄出行状况,拉近了城乡距离,还给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富裕群众、振兴乡村释放出新红利。

总编|樊君峰

主编|李 博

责编|赵 静

编辑|马 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