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凉国公蓝玉全家处死,长达14年,牵连而死者四五万人,史称“蓝玉党案”。但是这样一来,就无法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明朝建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明太祖对开国武将如此优待。

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凉国公蓝玉全家处死,长达14年,牵连而死者四五万人,史称“蓝玉党案”。“蓝玉案”是一起冤案,这已经成为了学界的共识。早在此案发生后不久,明太祖就有意将此案与“胡惟庸案”捏合在一起,而大多数学者也认为“蓝玉党案”与“胡惟庸案”一样,都是明太祖消灭开国功臣的重大举措。

但是这样一来,就无法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明朝建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明太祖对开国武将如此优待?第二,为什么同属一个派系的开国武将最终命运仍然各异?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明太祖的两面性格对于武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感恩图报之心。当年,地主刘继祖发了善心,拿出一块地供朱元璋安葬父母,刘继祖为此也后福无穷,被朱元璋追赐为义惠侯,其妻为侯夫人。

而明太祖性格的另一面则是敢于刑杀:胡大海是明太祖非常器重的一员将领,而安庆公主乃是马皇后的亲生女儿,但是明太祖居然能对爱将之子和爱女之夫痛下杀手,其敢于刑杀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为感恩图报,明太祖对为他打天下的武将们才会厚待;也正因为敢于刑杀,朱元璋才会在恰当的时候惩治他们,将其置于死地。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朱标突然病逝,这时朱元璋已是65岁高龄。这是朱元璋最敏感、最紧张、最警惕的一段时间。同年八月,“胡惟庸案”重新提起,并处死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蓝玉心情紧张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当年李善长案中,凡有关联者无不诛族,血淋淋的现实,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紧张,其实紧张的决不止蓝玉,朱元璋也紧张,他在紧张地部署对蓝玉等功臣一网打尽的计划。蓝玉案同胡惟庸案一样,都是朱元璋设计的一种手段,是先发制人,而不是后发制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