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徽柔和懷吉的悲劇結尾,正與自己的遺憾相同,是悲傷加上悲傷,若是團圓快樂的結局,或許就藉着電視劇圓滿了自己曾經的愛情,當然希望有個交代,有個快樂的結尾。《清平樂》大結局了,徽柔和懷吉愛情故事終於有了結尾,徽柔來到懷吉的住所,止步在大門外,隔空與懷吉揮手告別,懷吉在屋內並不知徽柔到來,終此,兩個人再也沒有相見。

《清平樂》大結局了,徽柔和懷吉愛情故事終於有了結尾,徽柔來到懷吉的住所,止步在大門外,隔空與懷吉揮手告別,懷吉在屋內並不知徽柔到來,終此,兩個人再也沒有相見。

此時的徽柔因打擊太大,斷了那根弦,精神失常了。明明自己在給爹爹守孝,卻還是問是否爹爹被大臣絆住了腳,會不會帶懷吉一起來找她。

這樣的結尾讓跟着他們一起走過這幾十集的觀衆心太心疼也太不捨得了。即便不能相伴,讓他們遠遠見上一面也是好的,可並沒有。

是悲劇結尾的愛情。

團圓和美的結局是編劇在劇本創作時沒法不考慮的結尾,即便隨着劇情脈絡走去,團圓看起來實在突兀又不合情理,但也可以硬在刀子裏找糖喫,這不全在劇本。



爲什麼那麼執着團圓喜劇的結尾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帶入了感情無法出戏

在看劇的時候會不知不覺間就區分出來喜歡和討厭的角色,隨着喜歡的角色的人生走啊走,自然感知角色的喜怒哀樂。

有危難時自己也提心吊膽,愉悅的時候自己也能心情好一天的狀態,很多人一時間是走不出來這種情緒的。

到了結局本就不捨得,再又是悲劇結尾,實在是虐心,之前角色喫的苦流的淚來了個更苦情的結尾,感情上就會接受不了。

很多人在看完了劇之後很久,在看到出演角色的演員時都會恍惚,似乎又看到了那個劇,再一次感受了那時候的虐心。

雖然說不是自己的經歷,也只是一部劇,按理說何必那麼認真,可感情豐富的人很多,無法出戏也是得用時間和新劇來沖刷和代替。

圓滿的結局讓人結束了那種感覺,反轉的快樂可以沖掉憂愁,讓人愉悅的出戏,悲傷會留很久,快樂是一瞬間過去,所以要尋找快樂,希望快樂更多。


二、團圓是在苦澀中的甜,寄託美好的願景

很多現實不完美的地方希望在劇中能是完美的。

例如愛情,純純的懵懂的初戀大都分開了,分開的理由千百個,遺憾也充斥在其中。所以很容易在徽柔和懷吉這種初戀中找到曾經自己愛情的影子,甜蜜的、吵架的、冷戰的、期待的、焦躁的、心急的、默默陪伴的、悸動的,還有不捨得。

就像懷吉向徽柔說“保證再也沒有下次”的那一場戲。

懷吉一夜未歸,徽柔坐立不安,擔心,睡不着覺,發脾氣,不停踱步,看向來時的門口,還時不時的指責幾句,這完全就是戀愛中小女人的模樣。

直到早上懷吉回來後,徽柔也是掩蓋不住的歡喜,但還是生氣懷吉夜不歸宿,就在歡喜中耍着小脾氣。聽完懷吉說以後再也不會了,又把賄賂的炙豬肉擺在她面前後,她轉過頭不看懷吉不看肉,但在偷偷笑,其實心裏已經原諒了懷吉。

年輕都不成熟,趕上兩個人都是硬脾氣,那這種時候就太多了。再看到這樣初戀般的愛情,想想自己,是否曾經低個頭,說句軟話,兩個人就沒事了呢。

而徽柔和懷吉的悲劇結尾,正與自己的遺憾相同,是悲傷加上悲傷,若是團圓快樂的結局,或許就藉着電視劇圓滿了自己曾經的愛情,當然希望有個交代,有個快樂的結尾。

兩個小孩都是善良的人,從小就被教育“好人有好報”的思想深入骨髓,看到了善良的人自然就認爲他們該有好的結尾。

懷吉和徽柔都是善良的人。

懷吉知道公主把他當做浮木,也知道自己這樣與公主靠近是不合理法,但爲了公主的快樂,他願意。

懷吉和徽柔在街上看燈,看錶演,表演輸了的那個人很沮喪的坐在椅子上,徽柔看到後把自己的銀子遞給了那個人。

懷吉和徽柔的善良讓人憐惜,特別是懷吉,他是善良的人選擇了善良,突破了底線,只爲一個人。

怎麼看都不覺得是聰明的選擇,但在愛情裏,這就是千萬種可能得一種。

所以善良的人擁有美好的結局,符合了思想觀念和人心所向。

四、解壓,美滿的結局在情緒上是高興的,可以釋放自身壓力

快樂會分泌快樂感受給大腦和心,它們接受到了就會有了驅逐不快樂因子的力量。

不論前期多麼虐情,只要結尾是好的就會有一種如釋負重的感覺,之前的苦沒白喫,結局是好的就值得。

不快樂的時候許多人喜歡看一些輕鬆快樂搞笑最主要是結尾特別好的劇,它有治癒能力,即便是短的幾十分鐘,但就是這幾十分鐘,也能緩解一個人的不開心和憋悶。

這也是爲什麼即便劇情反轉太大,不合情理,但也會被許多人接受的原因,看劇就是放鬆,放鬆就是想快樂,符合想要快樂的心情。

撻撻不太甜:用文字,溫暖你的心,一起探索內心世界的奧祕。本文爲作者原創,寫作不易,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私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