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宋慶齡爲什麼彌留之際不選擇與孫中山合葬在中山陵,除了她不願意沾他的光,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她作爲兒女對自己父母的愧疚。這兩位主人公就是孫中山和宋慶齡,兩人愛情的第一步,就是這位偉大的女性所邁出的。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當她看到萬國公墓被損壞的照片傳到北京時,宋慶齡失聲痛哭。據她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她如此的痛苦。這可能不僅僅是對於自己雙親的情感上的宣泄,更多的也是對當時社會的焦慮。
有的人會評論她的婚姻愛情如此的荒謬,也有人覺得那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愛情,而是由於政治因素所促成的利益體的結合。
在兩人長達十年的婚姻生活中,經歷了甜蜜的愛戀,也承受了風雨的摧殘,這纔是偉大的值得世人誦讀的愛情。這兩位主人公就是孫中山和宋慶齡,兩人愛情的第一步,就是這位偉大的女性所邁出的。而當孫中山去世後,"國母"宋慶齡爲何不與孫中山合葬?是資格不夠?還是內心愧疚?
"國母"宋慶齡的愛情
宋慶齡在美國畢業以後跟隨父親和姐姐去日本拜見孫中山,彼時她的姐姐宋靄齡還是孫中山的祕書。
她當時很激動,對於她而言,孫中山不僅僅是革命的偉大領袖、父親的摯友,而且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和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己。
在命運的驅使下,宋靄齡回國結婚,而陰差陽錯之下宋慶齡成爲了孫中山的祕書,接替了姐姐的職位。
當時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孫中山先生面臨外界壓力的同時,革命隊伍內部也是精神渙散。就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之下,孫中山先生仍然堅持在革命的第一線,爲了民主共和而奮鬥。
就是這樣的孫中山,被宋慶齡看在眼中。她認爲這是必須幫助他渡過難關。她必須幫助他、站在他身邊支持他。在兩個人的信念以一致的基礎下,宋慶齡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在臨回國看望雙親之際,主動向孫中山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一開始孫中山並沒有同意,在他們兩個面前擺下的並不僅僅是年齡的差距,而且還有宋家父母的意見,以及宗教信仰和黨內形象等問題,所以孫中山並不想要讓宋慶齡冒這麼大的風險。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宋慶齡在自己女僕的幫助下跳窗逃跑,毅然決然的回到日本追尋自己的愛情。
她作爲孫中山的祕書,常常感受到自己內心如同火焰一般的在燃燒。
她深深地知道,孫中山的理想也是自己的理想。她雖然生活艱苦,每天都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仍然感覺自己充滿力量。那時候兩人可謂是心心相印、相互扶持。
謙遜的孫夫人
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婚姻在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仍被有心人指指點點,有的人仍不承認宋慶齡 "國母"的地位。
但是宋慶齡並不在意這些事情,她只是默默的承受着外界的一切評論。在她的眼裏,孫中山是偉大的領袖,是受人尊敬的偉人,而自己只是敬仰他的其中一人,她爲能夠在孫中山先生身邊工作、陪伴他度過漫長歲月而知足。
她並不願意與孫中山先生合葬在一起,也是出於此。在她的眼裏,中山陵是人民爲了紀念孫中山的,自己並不想沾他的光。宋慶齡一生都追隨孫中山先生,她從來沒有因爲想要獲得"孫中山夫人"的稱號而算計什麼,在她的心中有比這更重要的東西支撐着她,那是她的信仰與理想。
可以不是孫夫人,但卻是父母的女兒
對於宋慶齡爲什麼彌留之際不選擇與孫中山合葬在中山陵,除了她不願意沾他的光,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她作爲兒女對自己父母的愧疚。
雖然宋父不同意自家女兒的決定,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是阻攔不住的,只能夠儘可能地減少傷害。在宋慶齡晚年的回憶,她仍然十分心痛,也很感謝自己的父母。這就是作爲父母親對於自己兒女的愛,是無私而又偉大的。
當國民政府內部極力否認宋慶齡她的孫夫人的身份時,宋慶齡說:"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有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
在她重病之時,曾經委託自己的僕人,將自己葬在上海的萬國公墓,與自己的父母作伴。但不幸的是,"十年浩劫時期",萬國公墓破壞嚴重,好在後來在總理的幫助下,後又安葬了宋氏父母。
這位歷經一世風霜的老者,最終如願長眠在了自己的雙親身旁。她一生都在爲了中國偉大的革命而奮鬥,她一生都在忠於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們將永遠記得她。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