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侯爵的爵位通常都是兒子在父親去世之後才繼承的。但是,如果哪個人,父親還健在,自己就被封了侯爵之位,那麼,就證明這個人非常的不一般。要麼他有着過人的才能,要麼他非常受皇帝的賞識。而歷史上的諸葛恪,就是這麼一個人。

諸葛恪得到皇帝的賞識,不僅很早被冊封,連地位都很尊貴。而且,這樣的破格冊封,足以展現其過人之處。但是,也有人看出,諸葛恪雖有大志,卻纔能不足。因爲過於自大的性格,所以,日後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那麼,到底是哪些人有這樣的“火眼金睛”,提早預料到諸葛恪的結局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諸葛恪的才能。諸葛瑾是諸葛恪的父親,長得一張大長臉,有點像驢。有一次,孫權在會見羣臣的時候,命下人牽了一隻驢上殿,並且,在驢的頭上貼了一個名籤,上面寫着諸葛子瑜的字樣。諸葛恪見狀,連忙下跪,說道:“請主公賜給我一支筆,讓我在這名簽上加兩個字。”孫權同意了,給了他一支筆,諸葛恪起身在名簽上寫了“之驢”兩個字。

周圍的羣臣見狀,都鬨堂大笑了起來,孫權也甚是歡樂,便把這隻驢賜給了他。沒過幾天,孫權又見到了諸葛恪,於是,問他:“你的父親,跟你的叔父相比較的話,誰的才能更勝一籌?”諸葛恪回答道:“我的父親更厲害些。”接着,孫權追問其原由,諸葛恪回答說:“因爲,我的父親知道要爲誰做事情,而我的叔父卻不懂,所以,我的父親更好一些。”

孫權聽後又是一陣大笑,後來,讓諸葛恪給大家依次敬酒,酒到了張昭面前的時候,張昭已經有點醉了,便不肯再多喝。於是,他對諸葛恪說:“給老人敬酒不應該這樣敬。”孫權接着說道:“如果,你有足夠的理由來反駁張公的話,那麼,他就喝了這酒。”


於是,諸葛恪反駁道:“以前,師尚父九十多歲的時候,還揮舞旗幟,領兵打仗殺敵,都沒說自己老了。現在,並沒有打仗,只是喫喫喝喝,張公怎麼能說自己老了呢?”張昭聽了諸葛恪的話,頓時啞口無言,只能乖乖把眼前這杯酒喝掉。

此外,還有一次,蜀國的使臣來到朝內,羣臣都來會見,孫權對來訪的使節說:“我的愛卿諸葛恪很喜歡騎馬,回去後告訴你們的丞相,給他送過來一匹好馬。”諸葛恪聽後立馬下跪謝恩。孫權說:“這馬還沒送到,你就着急謝什麼恩呢?”諸葛恪回答道:“蜀國是陛下在外的馬房,今天陛下您發了話,那這馬就一定會送到,我怎麼敢不謝恩呢?”

以上這些事情,都發生在諸葛恪較年輕時期。

諸葛恪憑藉司馬昭戰略指揮的失敗,取得了東興之戰的勝利,一時間名聲大噪,氣勢非常囂張,權傾朝野。後來,他又發動了合肥新城之戰,但是,這次戰鬥卻沒有之前那麼順利。諸葛恪率領了十萬大軍,耗時三個月,卻依舊沒有攻破只有四千人的新城。再加上,天氣炎熱瘟疫爆發,東吳的將士死傷慘重。


面對這個局面,有人提議撤軍,但是,諸葛恪不僅不聽從他人勸告,還將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進行打擊,甚至,砍殺大將,濫殺無辜。

緊接着,他還重整軍隊,準備再次討伐魏國,希望通過建立新的功勳來掩飾自己的失誤。最終,諸葛恪的這種行爲,不僅招來了東吳衆臣的反對,還被孫竣用計策給害死了。諸葛恪這種耍小聰明的做法,之前就有人看出來了,並斷言其成不了大事。

這些人分別是他的父親諸葛瑾、叔叔諸葛亮、同僚羊衜以及吳國的虞喜。

接下來,先來看看諸葛亮對諸葛恪的看法:

諸葛恪的思維敏捷,頗有才氣,孫權瞭解他的才能,想對他委以重任。於是,讓他代替徐詳做了節度使,主要管理軍用物資,軍糧。諸葛亮知道此事之後,便給陸遜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我的哥哥現在歲數大了,而我的侄子太過粗枝大葉,做事不夠細。像軍糧這樣事關軍隊存亡的大事,交給他來管理,我覺得不妥。雖然,我人在蜀國,但我依舊希望您能在大王面前,把我的這份擔憂告訴他。”


那麼,父親諸葛瑾是如何評價諸葛恪的呢?

東吳時期,丹楊郡的偏僻地方,常有盜賊出沒侵擾百姓,但是,由於地勢險峻,民風彪悍,東吳政權一直沒有對這片地區進行過有效的治理。於是,諸葛恪便想上丹楊郡做太守,且誇下海口,說自己三年之內就可以徵到四萬武士。

當時,東吳的衆臣都說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但是,諸葛恪卻多次闡述了自己的理由,並最終得到了孫權的認可。而諸葛瑾也認爲自己的兒子在吹牛,不禁嘆息說:“靠諸葛恪興旺我們家,怕是不可能了,搞不好還會給家族帶來災禍。”

最後,再看看同事羊衜對諸葛恪的看法:

諸葛恪以前給太子孫登當過侍講,太子讓胡綜做《賓友目》,其中,就提到了諸葛恪,有這樣的表述:“英才卓越,超逾倫匹,則諸葛恪。”但是,當時同在太子宮內任職的羊衜,卻在私下對胡綜的表述進行了反駁,說諸葛恪才能不足。


此外,在《世林》中還寫了這樣一件事情。

在孫權重病期間,下詔讓諸葛恪輔佐太子治理朝政。但是,大司馬呂岱卻好心勸誡他,說:“世間處事艱難,做事之前應該十思。”諸葛恪聽到此話非常不高興,說:“以前,季文子說過要三思後行,孔子說過要再思,你讓我十思,是在諷刺我蠢笨無能嗎?”面對諸葛恪的這般斥責,呂岱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事後,虞喜對此事發表了看法,他認爲諸葛恪即將接受的是治理國家的重任。作爲人臣,要幫着皇帝處理國事,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的事情。日理萬機這樣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告誡其瞭解自身的不足,虛心接受他人給予的意見或者建議,難道不對嗎?

再說,呂岱是國家的重臣,元老級人物,足智多謀,深謀遠慮,他的話肯定是經過周全思量才說出來的。但是,諸葛恪卻一口回絕。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才能不足,不具備沉穩的性格和隨機應變的才智。所以,最後諸葛恪落得個被設計害死的下場,也是意料之中。

其實,這些人說的一點也沒錯,諸葛恪的確喜歡耍一些小聰明。所以說,他聰明有餘,大智不足一點兒沒錯。而且,諸葛恪的這些小聰明,只表現在一些類似文字遊戲的小事情上。


當初,他要治理州郡,動盪不安的時局是很難處理的,但是,在他口中卻如同兒戲一般,輕描淡寫的就可以解決。並且,其父親對於他這種不知深淺的行爲表現出非常擔心。

此外,這些跟諸葛恪很親近的人,不僅對其評價不高,還不看好他。而這,主要是因爲諸葛恪並沒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放在處理政事、大事上,只是善於耍一些小聰明,做些文字遊戲。正經事上不用功,淨弄一些旁門左道的事,所以,這樣的人想要有所作爲,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諸葛恪性格不那麼輕浮,能像其父親那般謹慎,或者像其叔叔那樣務實,最後,怎麼可能落得身敗名裂、滿門被誅的下場呢。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