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因为长陵的通道一直没有找到,丧失耐心的郭沫若等人就决定转换目标,将定陵作为考古挖掘对象。这部分乐观的人称,定陵规模不算十分宏大,如果当时郭沫若想要挖掘的是规模更大的长陵甚至秦始皇陵,那将是中国考古界将面临更大的损失。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是郭沫若的名句。郭沫若此人饱受争议,有的人大力夸赞,有的则将他变得一无是处。但所有的评价都不会只是空穴来风。说他好的,一般是体现在文化方面,说他不好的,大部分是因为定陵事件。

定陵

定陵,乃皇家陵墓,明十三陵之一,是万历皇帝的陵墓。1956年,郭沫若和其他史学家联名要求发掘明十三的长陵。周恩来第一个就反对了这件事,不止周恩来,很多国家领导人都不同意对明十三陵进行考古挖掘工作。但在郭沫若等人的强烈请求下,考古工作还是开始了。

郭沫若

但因为长陵的通道一直没有找到,丧失耐心的郭沫若等人就决定转换目标,将定陵作为考古挖掘对象。

然而,定陵的墓室被打开后,这场考古就已经以失败作为结束了。几百年后的空气被带到墓室时,就变成了毒药。它开始腐蚀那些珍贵的文物,将那件精致到让专家都连连感叹的龙袍化为灰烬。一时间,承载了无价历史的定陵葬送在了这群急不可耐想要探寻猎奇的人手上。这是一场考古界的耻辱。

定陵考古

很多当时参与了这次考古活动的史学家都遭到了世人的诟骂。郭沫若更是没能逃脱,“无耻文人”一词也成了他的标签。有人说,郭沫若像是披着文化衣服的流氓。他一面搬弄着好听好看的文字,一面又做着恶心不堪的勾当。无论是出卖鲁迅,还是抛弃日本的妻子都似乎印证了他的人品问题。

定陵考古

然而定陵事件也有人表示:这没什么,挺好的。这部分乐观的人称,定陵规模不算十分宏大,如果当时郭沫若想要挖掘的是规模更大的长陵甚至秦始皇陵,那将是中国考古界将面临更大的损失。不可否认的是,定陵的毁灭,确实带来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损失,但这同时也让后人对陵墓的挖掘有了更慎重的意识,也再不会轻易就去挖掘陵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