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嶽鍾琪20歲就隨父從軍,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沙俄扶植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康熙令十四子胤禵爲大將軍,噶爾弼爲定西將軍,年羹 堯爲四川總督負責後勤保障,征剿策妄阿拉布坦。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堯遷內閣學士,不久就升任四川巡撫,成爲封疆大吏,此時他還不到三十歲,足見康熙對他的賞識。

清晨,老軍門年羹堯緩緩打開了城門,開始了他城門清道夫的工作。
  他工作得很認真,城門口每一片雜葉都被他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如他爲皇帝清理西北的戰事。
  清理工作結束,年羹堯坐在小板凳上倚牆休息。這時候杭州的天空浮起了一輪冷冷的太陽——那光芒一如西北邊陲常有的冷日。
  城門遠處,馬蹄嘶嘶。
  一隊人馬急馳着來到了年羹堯面前:“年羹堯接旨。”
  “莫非西北又有戰事,皇上終於又想到我了。”他心中剎時浮現如此幻想。
  然而命運是無情而殘酷的,聖旨裏共九十二款大罪正在等待這位從一等公降到守城軍門的雍正朝第一武將,不過結局還算“溫情”——自盡,免誅九族。
  平定青海,成爲年羹堯生命中的最後榮光。
  傳奇小說中,常將年羹堯定位爲雍正皇帝的家奴。歷史中的家奴年羹堯雖然沙場揚名,但卻是讀書人出身,而且身系名門。(其父年遐齡官至工部侍郎、湖廣巡撫,其兄年希堯亦曾任工部侍郎。他的妹妹是胤禛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封爲貴妃。年羹堯的妻子則是宗室輔國公蘇燕之女。)
  年羹堯不但讀書,而且讀得非常不錯。20歲(康熙三十九年)的時候就中了進士,不久授職翰林院檢討(翰林院號稱“玉堂清望之地”,漢族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才能躋身其中),足見他才學非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堯遷內閣學士,不久就升任四川巡撫,成爲封疆大吏,此時他還不到三十歲,足見康熙對他的賞識。
   四川是清政府在西部最重要的省份,是制約和對抗青海、西藏、甘肅、雲貴少數民族勢力的最大根據地。年羹堯在四川興利除弊,幹得非常不錯。因爲他政績卓 越,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升任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接着於康熙六十年(1721年)升任川陝總督,成爲康熙晚期在西陲的重臣要員。康熙對他寄以厚 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個好官”。
  康熙晚期,西部蒙古衆部蠢蠢欲動,不斷興起戰事。時任四川地方最高官的年羹堯也以讀書人身份被 推上了軍事舞臺,開始由一名文官轉變成了一名傑出的軍事將領。入藏滅準噶爾部,到平叛青海郭羅克部,再到征剿策妄阿拉布坦部,年羹堯多次督兵剿撫轄區內少 數民族武裝。“年大將軍”的赫赫威名開始在西部邊陲傳播。
  與此同時,頻繁的西部戰事同時也造就了另一個閃亮的名字——嶽鍾琪。
   嶽鍾琪出身將門,據說是抗金英雄岳飛之後。其父嶽升龍是康熙時期的議政大臣、四川提督,在康熙西征噶爾丹中屢立戰功,康熙稱讚其“太平時節本無戰,上將 功勳在止戈”。嶽鍾琪20歲就隨父從軍,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沙俄扶植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康熙令十四子胤禵爲大將軍,噶爾弼爲定西將軍,年羹 堯爲四川總督負責後勤保障,征剿策妄阿拉布坦。時年三十三歲的嶽鍾琪隨軍征討,率兵六百爲先鋒,一舉擒獲達哇藍等叛軍頭目,打敗叛軍三千餘人,餘部及巴塘 叛軍聞風喪膽,皆納款請降。
  通過此戰,嶽鍾琪開始在西北戰場上嶄露頭角。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嶽鍾琪受康熙命爲前鋒,隨定西將軍噶爾弼統兵入藏平亂。他率兵四千先抵昌都,當機立斷,強佔入藏門戶三巴橋,爲進軍拉薩鋪平了道路。
  此戰後,嶽鍾琪還師四川,因戰功授左都督、四川提督。
  然而對於年、嶽二人來說,真正讓他們名揚四海的,還是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之戰。
  康熙四十七年(1697年),聯盟之長達什巴圖爾率青海和碩特蒙古各部歸順清朝,康熙帝封他爲“和碩親王”,封各部臺吉分別爲貝勒、貝子及輔國公等。至此,青海西部正式納入清朝版圖。青海、蒙古成爲清朝的藩屬,清政府完全控制了青海全境。
  達什巴圖爾死後,其子羅卜藏丹津承襲親王爵位,成爲聯盟之長。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羅卜藏丹津趁康熙去世、雍正即位,部分官軍東撤之機,糾集青海蒙藏各部會盟反清。同時,又讓塔爾寺主持號召西寧以及各處寺院喇嘛,共同起兵,發動叛亂,進攻西寧等地,西部形勢一度嚴峻。
  此年十一月,雍正帝派年羹堯爲撫遠大將軍,進駐西寧,征剿羅卜藏丹津。
  年羹堯對雍正只提出了一個要求,他要求嶽鍾琪隨軍參贊軍事。
  年、嶽二人聯手,造就了清初西北戰場的一個傳奇。
   嶽鍾琪率五千騎兵,冒着風雪發動突襲,從西寧城向西急行軍十二天,在第十三天的黎明捕捉到羅卜藏丹津的主力。羅部未想清兵會突然出現在面前,根本來不及 爲戰馬備鞍,霎時全軍崩潰,四散逃命,羅卜藏丹津換上女人衣服才得以溜掉。嶽鍾琪窮追不捨,直至桑駱海(青海省西南角)方凱旋而回。
  此戰嶽鍾琪率軍縱橫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敵營。年、嶽二人的威名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
  雍正二年(1724年),郭隆寺喇嘛糾集萬人,追隨羅卜藏丹津叛亂。
  郭隆寺(今佑寧寺)是西北邊陲名剎,被譽爲“湟北諸寺院之母”,西藏至青海的喇嘛必取道於此。這裏地勢險峻,山下五堡環峙,易守難攻。康熙年間,郭隆寺達到鼎盛時期,有大小經堂、僧舍、昂欠等二千多個院落,武僧近萬人。
  郭隆寺,成爲平叛青海之戰中要啃的最後一塊骨頭。
  嶽鍾琪率兵三千前往征討。
  嶽部到達山下,堡內寂無人聲,嶽鍾琪預計必有伏兵,分兵一千先行,其餘列陣山前,相機進剿。
  堡內果有伏兵,但嶽部已有準備,擊潰伏兵,攻佔了其中一個堡壘。山後叛軍一萬多人聞聲而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拼殺。叛軍雖衆,但皆烏合之衆,戰鬥力遠遜嶽部。很快,嶽部攻奪山樑,攻入郭隆寺。之後,嶽鍾琪又乘勝發起攻擊,以三千兵力全殲郭隆寺萬餘叛軍。
  至此,青海之戰基本平定,年、嶽二人的聲望也隨之達到了頂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