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的上午,韶关市翁源县青云村的陈月养在田间劳作,准备将红边扁豆摘下来交付给村里的产业基地运营方。他原本在自家5亩土地上种植水稻,无奈收益甚微,加上家里还有患有精神残疾的老婆和智力残疾的儿子,被戴上了贫困的帽子。

他并没有一次性全部将土地投入到村里的产业基地里,而是在投入了一部分尝到甜头后,再将自己几乎全部的土地投了进去。得益于青云村产业基地的良性运作,陈月养的收入有了稳定保障,明显感觉到比之前自己种植水稻划算得多。

红边扁豆成为青云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品,党员干部带头,大量农户参加,贫困户入局,为青云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云村掀起了种植红边扁豆的浪潮,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其中,努力摘掉贫困帽。南都记者 代国辉 摄

党员一帮一,带动贫困户种植红边扁豆

青云村位于翁源县东南部,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共计898户,人口3229人,当中有相对贫困户84户,相对贫困人口222人。

青云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帮扶驻村工作队意识到,要摘贫困帽重在产业,发展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

根据本村的土质、气候条件,植红边扁豆很快被确定了下来。红边扁豆周期长、产量高、价格稳定,一般亩产7000-8000斤,亩产值可达8000-10000元。和种植水稻比起来,经济效益明显更好。

一时之间,青云村掀起了水稻改种红边扁豆的浪潮。村党支部、村委会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还安排了有劳动能力的党员一帮一,带动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植。

起初,销量问题成为不少村民的担忧。为此,村党支部组织种植大户和村小组长到本县的蔬菜批发市场调研。看到批发市场里,整车整车装运的现场,村民们顾虑的心就打消了。

目前,南都记者了解到,青云村550多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1500多亩,红边扁豆年产值1360万元,人均收入达4695元,成为翁源县知名的“一村一品”种植扁豆村。在这当中,青云村90%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了红边扁豆种植的行列。

“以奖代补”,调动贫困户种植积极性

在提高农户种植水平方面,青云村邀请省市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组织培训,指导农户种植扁豆技术,还聘请了长期顾问,确保农户的种植效益。

为了确保农户种植扁豆价格稳定,不贱卖,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经常联系本地和外地菜贩大户,为扁豆的销售打开更多渠道。

成立专业合作社则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为了更好地实现扁豆的销售,村委干部带头组织成立了青云山扁豆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签订合同,为农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配套服务。

除上述之外,青云村还争取农业部门下拨资金,为农户发放25000条水泥柱,改良扁豆的种植方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村委会和驻村干部发现,村里多年来红边扁豆都是农户自留种子,由于种植年份较长,自留种子存在质量不达标,产量下降等现象。由此,青云村对红边扁豆种子记性改良提纯,提高了扁豆的质量和产量。

对于贫困户而言,2016年至2019年期间,青云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推出奖补政策,每亩奖补1000元。据统计,共计有87人次申请“以奖代补”资金,共47.9万元。此举有力调动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植的积极性。

目前,南都记者了解到,青云村全部84户贫困户已经达到“八有”标准,全部脱贫出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