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的上午,韶關市翁源縣青雲村的陳月養在田間勞作,準備將紅邊扁豆摘下來交付給村裏的產業基地運營方。他原本在自家5畝土地上種植水稻,無奈收益甚微,加上家裏還有患有精神殘疾的老婆和智力殘疾的兒子,被戴上了貧困的帽子。

他並沒有一次性全部將土地投入到村裏的產業基地裏,而是在投入了一部分嚐到甜頭後,再將自己幾乎全部的土地投了進去。得益於青雲村產業基地的良性運作,陳月養的收入有了穩定保障,明顯感覺到比之前自己種植水稻划算得多。

紅邊扁豆成爲青雲村“一村一品”的特色產品,黨員幹部帶頭,大量農戶參加,貧困戶入局,爲青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青雲村掀起了種植紅邊扁豆的浪潮,廣大貧困戶積極參與其中,努力摘掉貧困帽。南都記者 代國輝 攝

黨員一幫一,帶動貧困戶種植紅邊扁豆

青雲村位於翁源縣東南部,總面積42平方公里,共計898戶,人口3229人,當中有相對貧困戶84戶,相對貧困人口222人。

青雲村黨支部、村委會和幫扶駐村工作隊意識到,要摘貧困帽重在產業,發展具有本村特色的產業。

根據本村的土質、氣候條件,植紅邊扁豆很快被確定了下來。紅邊扁豆週期長、產量高、價格穩定,一般畝產7000-8000斤,畝產值可達8000-10000元。和種植水稻比起來,經濟效益明顯更好。

一時之間,青雲村掀起了水稻改種紅邊扁豆的浪潮。村黨支部、村委會發動黨員幹部帶頭種植,還安排了有勞動能力的黨員一幫一,帶動幫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種植。

起初,銷量問題成爲不少村民的擔憂。爲此,村黨支部組織種植大戶和村小組長到本縣的蔬菜批發市場調研。看到批發市場裏,整車整車裝運的現場,村民們顧慮的心就打消了。

目前,南都記者瞭解到,青雲村550多戶參與產業基地建設,種植面積達到1500多畝,紅邊扁豆年產值1360萬元,人均收入達4695元,成爲翁源縣知名的“一村一品”種植扁豆村。在這當中,青雲村90%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加入了紅邊扁豆種植的行列。

“以獎代補”,調動貧困戶種植積極性

在提高農戶種植水平方面,青雲村邀請省市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組織培訓,指導農戶種植扁豆技術,還聘請了長期顧問,確保農戶的種植效益。

爲了確保農戶種植扁豆價格穩定,不賤賣,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經常聯繫本地和外地菜販大戶,爲扁豆的銷售打開更多渠道。

成立專業合作社則讓農戶喫上了定心丸。爲了更好地實現扁豆的銷售,村委幹部帶頭組織成立了青雲山扁豆專業合作社,和農戶簽訂合同,爲農戶提供售前、售中、售後的配套服務。

除上述之外,青雲村還爭取農業部門下撥資金,爲農戶發放25000條水泥柱,改良扁豆的種植方式,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村委會和駐村幹部發現,村裏多年來紅邊扁豆都是農戶自留種子,由於種植年份較長,自留種子存在質量不達標,產量下降等現象。由此,青雲村對紅邊扁豆種子記性改良提純,提高了扁豆的質量和產量。

對於貧困戶而言,2016年至2019年期間,青雲村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推出獎補政策,每畝獎補1000元。據統計,共計有87人次申請“以獎代補”資金,共47.9萬元。此舉有力調動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種植的積極性。

目前,南都記者瞭解到,青雲村全部84戶貧困戶已經達到“八有”標準,全部脫貧出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